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问道道德经第五章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问道《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直译:

天地没有任何偏爱之心,对待万物就象对待野草和野狗一样一视同仁。

圣人也没有任何偏爱之心,对待百姓就象对待野草和野狗一样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不就像是一个风箱吗?

虚漠寂寥而又有万般生机充盈其间,推动它,万物就会生生不息的涌现出来。

万物如此的繁多,人的智识是难以穷尽万物之理的,不如让万物顺遂道所赋予它们的天性自然而然的生息。

意译:

天地非人,没有任何的人的亲仁偏爱之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野草和野狗一样,一视同仁,任由它们顺遂道所赋予的天性自然而然的生息;

圣王治理天下也应该效法天道,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不要有任何的亲仁偏爱之心。

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一样吗?

虽然虚漠寂寥,但是却有无限的生机蕴藏其间,推动它,万物便会生生不息的涌现出来。

它们是如此的繁多,以人的有限的智识,是不足以周备万物而不遗的,那就让万物顺遂道所赋予它们的天性自然而然的生息吧!

圣人治理天下,不是也应该如此吗?人道非道,唯有遵从万物之天性,顺而应之,以天治天下,才是最好的治理范式。

解析与思考:

刍狗,很多版本解释为祭祀用的草狗,意思是轻贱之物。但从老子的本意来讲,万物都是道的孩子,各有其天命和天性,不存在人为的所谓尊卑贵贱之分,所有的存在都是平等的。故这里的刍狗应为草和狗之意,译之为野草和野狗是为了强调其自然之天性。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天地没有任何的仁爱偏私之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野草和野狗一样,一视同仁,任由它们顺遂道所赋予它们的天性自然而然的生息持存。

很感慨,《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看起来都认识,也很简单,但连起来要明白其准确的意思却是难上加难,否则《道德经》何以有如此多版本和如此大的争议呢?一字之差,一意之别,很可能就是整个理解上的天壤之别。有人说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辩证法第一人,感觉真的是毫不为过。

要准确理解《道德经》首先要跳脱出人的固有的思维,站到更高的维度上来解读。譬如说在天地的视角里,人是什么,人只是天地这个庞大生态里的一个物种,只是生态链条里的一个零件,不就是象草和狗一样的生物吗?何来的尊卑贵贱?再高一个层级,道的立场上呢?

这一章主要讲圣人该如何去以道御物以及为什么必须如此。

以道御物的方法便是无亲仁,去偏爱。因为亲仁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有亲仁则必有偏私之心。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家庭及职场悲剧,很多背后都脱离不了亲仁偏爱所引起的爱恨情仇。

而圣人于天下如日月之于天地,如果不能遍施阳光雨露于天下,必然会导致天下祸殃连绵,生灵涂炭。要制止这种人为的祸殃,最好的方法便是效法天道,既无亲仁之情亦无冷酷之心,回复万物自然之天性,自然而然,才能无任何偏私的化育和衣养万物。

回归到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当道德不足以支撑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时,为什么我们又一直要强调要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背后就是对以道御物的效仿和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以人道治国对社会秩序的妨碍和伤害。

为什么必须这样?因为“多言数穷”。天下万物繁多,变易更是无穷无尽,以人类有限的智识是不足以周备天下之事理的,唯有以道之无限才能应万物之无穷。

“中”字是对华夏先祖圭表侧影的象形,立中测影,通过“中”的应用,才能将对天象的观测详细落地为天文和历法,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进而产生了华夏文明。《*帝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里的观怎么观,就是用“中”来观。所以“中”的本意就是指代天道,而华夏文明的本质就是天道文明。

“不如守中”,中者,天下之正理,天下之大道也。“不如守中”的“中”,和后来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中”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天道”。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也是老子对统治阶层的忠告和劝勉: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天下无道,*令滋彰。只有守道之常,天下才能同于一,天下才能有长久的和平和安宁。

敬启:这是为了让孩子免于被误导,而写给孩子用的读本。但个人学识有限,还望有兴趣的同道,可以多多指教,以求尽可能探究出《道德经》的大道真义之所在,利人利己,贻厥子孙。同时也为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个人号:追梦谷。

追梦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