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悟道德经第41章42章 [复制链接]

1#
本次学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以下是赵孟頫小楷版《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1]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2];下士闻道,大笑[3]之。不笑不足以为道[4]。

[1]勤:积极。

[2]若存若亡:(1)有时想起,有时忘掉。(2)将信将疑。

[3]笑:讥笑。

[4]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

故建言[5]有之:明道若昧(mèi)[6];进道若退;夷(yí)[7]道若颣(lèi)[8];上德若谷;大白若辱[9];广德若不足;

[5]建言:(1)书名。(2)古代已有的谚语、歌谣。(3)立言,设言。

[6]昧(mèi):暗。

[7]夷(yí):平坦。

[8]颣(lèi):(1)丝上的结。(2)不平。

[9]辱:黑垢。

建[10]德若偷[11];质[12]真若渝(yú)[13];大方[14]无隅(yú)[15];大器免成[1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7]。

[10]建:通“健”,刚健。

[11]偷:怠情、松松垮垮的样子。

[12]质:实。

[13]渝(yú):通“窬”(yú),中空。

[14]大方,最方正。

[15]隅(yú):角,角落。

[16]大器免成:一作“大器晚成”。

[17]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看起来没有形体。

道隐无名[18]。夫唯道,善贷[19]且成[20]。

[18]道隐无名:道隐微而不彰显。

[19]贷:施予。

[20]成:成就、成全。

译文

士分为三等,上士听到了道,积极努力按照道去做;中士听到了道,半信半疑;下士听到了道,嘲笑道。如果道不被一些人嘲笑,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古代谚语说:光明的大路看上去幽暗;前进的道路看上去像是后退;平坦的道路看上去坑坑洼洼;最高的品德好似处于山谷的低处;最白的颜色好像是黑的;广博的品德好似不足;刚健的品德好似松懈怠惰;实在的品德好似中空;最大的方形没有四角;最大的器物不需要制造;最大的声响是听不到声音的;最大的形象是看不到形象的。

道幽微而不彰显易见,道善于给予万物,长养万物,成全万物。

点评

本章讲了朴素的辩证法。“建德若偷”,刚健的品德看似懒散,或者说“大勤若懒”。我带孩子的时候深有体会,让孩子洗袜子,她洗不干净,弄湿衣服,水撒到地上。家长要教,说很多话,还要帮她收拾烂摊子。还不如大人替她洗来的省事。一些家长,替孩子做家务,看似勤快,实际是懒得教孩子,这就是“大懒若勤”。

第四十二章原文

道生一[1],一生二[2],二生三[3],三生万物。

[1]一:道的初始生成物,原始混沌的元气。

[2]二:指阴、阳二气,也就是天、地。

[3]三:(1)阴、阳、和气。(2)由阴、阳二气相合而形成的一种匀调和谐的状态。(3)非实指,而是多数的意思。

万物负[4]阴而抱[5]阳,冲[6]气以为和[7]。

[4]负:在背后。

[5]抱:在胸前。

[6]冲:激荡、交流。冲的繁体字有两个,沖和衝,沖表示水流冲击,水流混合。衝表示冲撞,撞击。到了简化字里面都是冲,本章的“冲”对应繁体字“沖”。

[7]和:(1)指阴阳相合的和谐匀调状。(2)和气。阴阳二气涌摇交荡以成和气。

人之所恶,唯孤[8]、寡[9]、不谷[10],而王公以为称[11]。

[8]孤:(1)孤单。(2)孤德。

[9]寡:(1)孤独。(2)寡德。(3)缺少。

[10]谷:对应繁体字穀。(1)善。(2)稻谷。

[11]以为称:用这些字词作为自称。

故物或[12]损之而益[13],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14],我亦教之:强梁者[15]不得其死[16],吾将以为教父[17]。

[12]或:有时。

[13]损之而益:损害它,它却反而得到增益。

[14]人之所教:人们用来教人的话。

[15]强梁者:强悍的人。

[16]不得其死:不得好死,不得善终。

[17]教父:为教之本。父:本。

译文

道产生了原始混沌的元气,称作“一”,元气产生阴阳二气,称作“二”,阴阳二气相互激荡交流而成为一种均匀和谐的和气,阴阳二气与和气称作“三”。天地万物由此而生。天地万物面向阳光,背对阴暗,阴阳二气激荡产生和气。(这一段哲学思想浓厚,老子给出了一种世界起源的解释。《庄子·田子方》进一步解释为:“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人们厌恶的词就是“孤”(孤独)、“寡”(缺少)、“不谷”(不善,不得谷物供养),但是君王却用这些词汇称呼自己。所以说,有时事物看上去在减损,实际上是在增益;有时表面上是在增益,实际却在减损。人们所教导的话,我也用来教导别人:“逞强用强,不得善终。”我要把这话作为教育的根本。

点评

“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是本章名句。做一件事情,过程看似是帮他,结果是害他;看似害他,实际在帮他。例如家长过多帮助孩子,本应孩子做的事,家长帮他做,帮孩子收拾书包,收拾玩具,结果孩子没有学会自己收拾物品。家长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看似挤占了学习时间,实际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益。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右下方的“在看”,欢迎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