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典籍里的中国问道ldquo上善若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m.39.net/pf/a_4580350.html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函谷关,老子浓缩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其中,“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

年9月1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迎来第九期《道德经》。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间的经历作为核心故事,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以此致敬伟大的哲学先贤,致敬伟大的东方智慧。

《道德经》是老子浓缩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而老子成功悟道,和“水”有着莫大的关系。《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利益万物却不争功劳。“上善若水”的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节目中,幼、青、老三代老子通过观水悟道,终于找到了为世间遮风挡雨的智慧。本期节目由王庆祥、张桐、*磊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其中,中青年老子的扮演者张桐,曾在总台热播大剧《觉醒年代》中饰演担任过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先生。《道德经》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但在我们能看到的正史当中,关于老子的记载并不多见。《史记》主要记载了老子的两件事:一个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个是老子欲出关,关令尹喜留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节目基于史料,对这两个故事给予了鲜活演绎,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创作。戏剧舞台上的老子,少年时期善于发问,青年时期勤于读书,壮年时期精于思考,老师商容先生教诲他,应当把这股求知的欲望,转化为为世间众生求大道、求智慧的志愿。学成后,老子入守藏室为吏,其守护典籍、努力为学的经历,极为动人。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古圣先贤留下的众多典籍,让青年老子大开眼界,狂喜不已,他形容这是一种“鼠入谷仓的感觉”,打开史书,帝尧和商汤顿时在他的眼前“活”了起来。老子说:“在典籍面前,我感觉自己很渺小。日月交替,世事变迁,这些典籍不动、不改,像千年不老的智者,等着我来求问。”观众们从求书若渴的老子身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今天的我们为何要守护典籍、参悟典籍、传承典籍。就如节目中太史和老子的对话中所说:“典籍如灯,可照亮世人,我要为文明的传续,守住一盏灯火。”戏剧的尾声,当老年老子于风雨交加中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从他的身影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追寻大道的决心,也能聆听到薪火相传的呼唤——许多我们如今早已看不到的典籍,老子可能都读过,他更新和延续了那些珍贵的华夏文明。而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要让“典籍之灯”长燃,让大道生生不息,让文明继往开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说,老子的智慧不仅照亮了那个时代,它也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照亮今天,比方说我们一直提到的“上善若水”,它是个人的修养,也是处事的原则,已经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老子学研究会会长王中江表示,老子的道法自然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仍需要我们践行,这也说明了《道德经》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文章转载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