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愿觉性常在愿光明接引记谢国仲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
北京治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
北京治皮肤病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
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

我和谢老师的学生姜先生同为一个经典研修班的同学,在一次小组座谈的时候,我们又被分在一组,相比班上其他同学,彼此加深了一些了解和印象。在学习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姜先生有一次简短的谈话,当时就提到了请几位作家过来做讲座的事,彼此都觉得这是件可行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为这次谢国仲老师来耘想空间做讲座种下了一个因。

在沟通和落实这次讲座的过程中,当姜先生了解到我们平时都是在做公益讲座,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后,和谢国仲老师的助理反馈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特别取消了我这边一部分的费用,使我在没有经济负担的前提下,相对轻松地开展了这次讲座的前期筹备及信息发布等事宜,姜先生因为正好在宜兴出差,得以提前一天和倪同学一起来到了现场,细致地调整了会场布置以及相关细节,使这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无论是到场人数和现场效果都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正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谢国仲老师一行五人于26日晚上6:20分左右如约而至,到达耘想空间,一个个看起来都精神饱满、气血红润、脚下生风,完全没有车马劳顿、风尘仆仆之感,我想,这个团队整体的精神状态和平时的实修是分不开的。

讲座于晚上7点准时开始,看起来身轻如燕的谢国仲老师,一开口却是能感觉到他的中气非常充足。他不用PPT,讲起佛、道、儒思想时,没有学术文字和框架的约束,完全融会贯通成自己的思想,深厚的国学功底一听便知。正如一位听众在讲座结束后对我说:“当时看到你们这个讲座的信息,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听听看的,但是,听谢国仲老师讲了不到十分钟,我就知道了,这次是听一位大师用生命实证后的体悟和思想。太感谢你们组织这场讲座了。”

谢国仲老师从佛、道智见一致处为大家讲了《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谢国仲老师对第一章的内容作了一些讲解,简要摘录如下:

道,是指行、轨迹。也就是佛学里的“诸行”;

非常,是指不永恒,是变化的。也就是佛学里的“无常”;

名,是指成物的相,也就佛学是的“诸法”;

非常名,即“诸法无常”。

无名,的状态,是在天地开始之前;

有名,就有了万物的分别。

有和无,关于心的境界。有和无,同出一处。所谓“心无不二”、“万法唯识”。从无名生出的心是人的本心;从有生出的心,是谓妄心。

从哲学的角度来表述,就是“心物不二”。

谢国仲老师说,人们为什么会喜欢钻石等透明的、闪亮的、纯净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呢?其实,这是因为人们想回到这样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正是人的本来。只是人们已经不认识自己的本来了,没有这样的觉性了。

谢国仲老师说,要从觉性中去体会本心。当你一个念头出来时,就去找觉性。这才是初心。找到了本觉,就要守住它,烦恼的时候体会它。当你能体会和守住自己的本心时,你会发现痛苦、烦恼、生死都会消失。人们常常说的“不忘初心”,就是指你的本心。我们活着的时候就一起在六道里打转,天堂和地狱是由你的心决定的。

谢国仲老师说,现在有很多修行人,修的是理,而不是实修。这些人,在理上“顿悟”了,但一旦遇上事时,马上方寸大乱,守不住初心,各种烦恼、痛苦一来,不知如何排解了。人们不断向外扩张的心,不断努力奋斗的心,都是来源于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又是来源于“我执”,唯有找到觉性,放下我执、放下屠刀,才能找到本来的我,才能真正心安。

那要如何实修呢?谢国仲老师引用佛法说道:“唯有禅定,方能照见五蕴皆空。唯照见五蕴皆空,方得本心,方能度一切苦厄。”谢国仲老师还通过人体脉络图,告诉大家如何通过站桩,练精化气,打通人体的中脉,再通过打坐练习禅定的功夫。

整场讲座用时两个小时,中间休息十分钟的时候,我心里有隐隐担忧,会不会下半场开始的时候,不想听的人就借机溜了呢?当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进入认真听讲的状态时,心想这次讲座的内容是真正吸引大家了。这样的现场氛围,无论对老师和听讲的人们来说,是真正达到意义了。那么,我前段日子吆喝大家来听讲座的心意也算是有所回报了。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些好心人的关心:“你这样做,一直没有收益,如何得以维持呢?”我心里也会常常动摇对做这件事情的信心,想想花了大把的时间、精力和多多少少的财力上的付出,却得不到任何经济上的回报,这样的事情,也只能随缘,做一次是一次,是无法做一个长期运作计划的。还不如抓经济赚钱去。但是,如果不做这些看起来没有经济回报的事,又如何能有缘遇见那些高于常人的生命层次的大师呢?又何尝不是“无”经济效益却“有”生命意义的一些生命体验呢?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在对生命意义的探究和矛盾中、在各种因缘的交会和成全中,慢慢地走向觉性的起点,又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愿觉性常在!愿光明接引!

(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