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至柔驰骋至坚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至柔驰骋至坚

文/心似海蓝蓝

.7.7

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话文: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力量穿透了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而懂得无心而为的益处。不用言语的教导,无心而为的好处,天下很少人能做到。

按照老子惯用的思考模式,还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来观察,至柔驰骋至坚。滴水穿石,足够多的水,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可以穿过石头。任何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柔女性的支持。坚强,体现在瞬间爆发,占有和征服,一种主动的力量,但不持久;柔软,体现在接纳与包容,一种受动的力量,经久不衰。受动的力量,并非刻意,也就是无心而为了。水滴无心穿过石头,女性无意胜过男性,结果却可以驾驭坚强,这边的驰骋理解为驾驭。至坚是霸道,拥有雷霆手段;至柔是王道,本着菩萨心肠,两者相互配合,就达到了阴阳冲和,刚柔并济。

水、气都是无形而有力量,也就是受动的力量,表现为柔软,你感觉不到它存在,可它又无所不在,你还离不开它。人类社会,婴儿是最柔软无力的,为了照顾她,却渗透了你的全部精力。爱,也是无形的力量,时间没有缝隙,爱可以穿透时间,体现在每分每秒。

正是透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观察,老子得出了结论,无心而为是有益处的。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式管理,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不带有特定的目的,去做一件事,反而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前面第二章就提出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与无为,就是圣人的特点。“抱一以为天下式”,持守住道,就是保持柔弱的、受动的力量,让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去发展自身,因为无论你多么坚强,最终还是要返回自己的根源。如此简单,为什么天下间很少有人做到呢?

道——自我——万物与他人

还是向左走、向右走的那个问题,柔软者,向左走回到道中来,坚强者向右走,迷失在万物中。我们总是想要这个、那个,而忘了自己的本源,失去了与道的连接。道,是常无欲,才能体会到,一切变化的玄妙、美妙;自我,是常有欲,就会碰到自我能力的边界、各种事物的界限。

关于不言之教,还有两个故事。《论语》里记载,子贡代表学生们问孔子,您不说话,将来我们可怎么办呢?孔子说:“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春夏秋冬,不断更迭,万物自然生长,天何曾说过话呢?真正的大道,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靠你自己的领悟。

盂兰盆会上,佛祖拈花,迦叶一笑。在场众人不明所以,佛祖却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由此建立了禅宗,在汉传佛教十三宗里大放异彩。真正的佛法,你一看就懂了,不可思议,不需要说出来,以心印心,朗照宇宙。藏,也念cang,就是包含一切,遍藏一切智慧的意思。

庄子笔下,两个好盆友见面了,是什么情况呢?“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也是不需要说话的,彼此了解到这种程度,情投意合,心照不宣。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分析人的特性有三个:心情、了解、言语,心情针对自己,了解针对万物,言语就是指与别人沟通了。蛋是,两个人要想达到有效沟通,就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共识。而这个基础,恰好就是沉默,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听起来有点吊诡,我一说你就懂了。

像孔子跟学生们说话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天啊,那个不说话的天,你我都认可天是万物的基础,是我们教与学互长的沉默的根源。佛陀与迦叶也是一样,拈花与微笑,看似不相关,可是,共同的来源都是“自性”,我拈花,你微笑,代表我们都领悟到了性空的程度,还说啥呢?庄子跟盆友相处的基础,就是那个“道隐无名”,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所以才能做到“莫逆于心”。

我们的现实生活,沟通很重要,可以交换信息,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各种情感连接,学到各种知识。蛋是,你别忘了,任何沟通都要有个基础,失去了基础,沟通反而会带来各种误会,制造各种麻烦和痛苦了。

一个问题,你反复解释,一再强调,对方也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彼此对生活最根本的脉络理解不一样呗?你追求悟道,他追求享乐,你向左走,他向右走,就越说越矛盾冲突了。所以,沟通的时候要记住两条:1,基础;2,目的。在共同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就会形成默契,默契就是不需要言语的沉默的契约,因为这时候产生了心灵共鸣,思想与行动上就可以相互配合,关系也很融洽了。

再进一步来看,言语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生活的真实、真相、根源,真相是不说话的,只是等待你去发现。言语的目的是什么?自然就是返回根源呗?说话的基础是沉默,说话的目的是达成默契。

亲子关系也好,亲密关系也好,理解“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有帮助。无心而为,无言的默契,才是最有效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