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芝麻小丸子一起学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复制链接]

1#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等人听了道的理论,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能够装东西的器物,反而不装东西;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释

建言:立言。

夷道若纇:夷,平坦;纇(lèi),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解读

上士的人听见“道”,会马上亲身实践;中士的人听见“道”,会将信将疑逐渐淡忘;下士的人听见“道”,会哈哈大笑。正是因为下士的大笑,才显示出道的高深,所以古人提出:光明的道路好像暗昧,前进的道路好像后退,平坦的道路好像坎坷曲折。

上德的人虚怀若谷,持白守黑,广德不盈,不立不施,不矜其真。世界上最大的方正是没有边角,最珍贵的容器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最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没有形状可言,大道隐微而无名。唯有“道”善于生化万物,并成全万物。

这一章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他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参考文献

《老子》,青苹果数据中心,第1版(年12月13日)。

百度百科: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隋广义:《老子哲学与现代管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8月第1版。

蔡志忠:《老子说》,广州出版社年4月版。

~~~~~~~~~~~~~~~~~~~~~~~~~~~~~~~~~~~~~~~~~~~~~~~~

(* ̄︶ ̄)( ̄︶ ̄*)

芝麻小丸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