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解析第四章之一 [复制链接]

1#
彭洋出诊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9/9249059.html

行进于天地之间,我们应该匍匐和仰望

而不是奴役或征服!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在第一章,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解释了“道”一体两面的性质;在第二章,通过指出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老子继而提出了道家哲学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人们使用对立统一的逻辑辩证思维方法,去认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等互相对待而成的实理,从而找出足以能够消解人类社会各种矛盾和纷争的最佳方案,并顺理成章地列举了上古圣人遵循宇宙天地之大道而成就的道德统治;在第三章,通过指出当时天下大乱之祸根所在,老子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为指导,以效法宇宙天地之大道为根本,列举了上古圣人遵循宇宙天地之大道所施行的具体实践:“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惟其如此,才能收获“为无为,则无不治”之功效。通过这三章,老子开门见山地把自成一套的、独特而符合宇宙天地运行大道的道家哲学之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波澜壮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涉及到的自然哲学、*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等,充分显示了道家哲学之博大精深,气度恢弘。从第四章开始,以后各章均是对以上三章,从不同角度、不同范畴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为人们打开体道、悟道和循道的思路,甚至娓娓道出了具体的体道、悟道和循道之方法。本句形容的是道体为虚而道用创生不已的属性。道是无形无象、无色无味又无处不在的自在自为的实体存在,是存在与本质、直接与间接、潜在与展开的具体统一。道产生了宇宙天地间之万物万事万千生灵,因此又是宇宙天地间万物万事万千生灵之全体。而万物万事万千生灵的任何一个个体,因其个体的自然秉性,又独立而为道之全体中一个独立的自然整体。例如,44亿年前形成的海洋,为生命提供了最早的栖息地。从亿年前第一次大爆炸开始,直到42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生命LUCA(LastUniversalCommonAncestor,最近普遍共同祖先)为止,宇宙天体历经96亿年的不断的造星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生命赖以形成和进化的化学元素,出现了极冷极热等各种复杂多变的气候和环境。经过42亿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生命从简单的细菌演变成较为复杂的植物、动物,进而出现了更复杂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出现。现在海洋和陆地上充满了美丽的、作为地球之肺的绿色植物和来去自如的斑斓的飞禽走兽,这一切都是无形的宇宙原动力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我们人类作为这个成果中,已经演进到极致的生命物种,我们的自然禀赋里就充满了道的本然属性,充满了能够实现道的一切最高境界的能力。老子看不见道体之形、触不着道体之身、嗅不到道体之味,却能感觉到道体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看见了道体之妙用在万事万物万千生灵中巨大而鲜活的创造力;体悟到了道体虽生生不已,永无休止地创造着宇宙天地间之万物万事万千生灵,却以其广袤博大、深邃无底的太虚之恢弘虚空容纳了一切。所以老子说“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这里的“沖”,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涌摇也”。许慎在对“盅”的解释里,又说:“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说明许慎撰写《说文解字》时,他所看到的《道德经》此章中的“沖”字是写作“盅”的。史上认可的《道德经》四大传本之一傅奕本,这里的“沖”也是写作“盅”。“沖”、“盅”之用,应该是两千多年来的注释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沖”代表了道的创生之妙用;“盅”代表了道的太虚之虚空。所以无论是“沖”还是“盅”,我们大可不必纠结,只管接纳即可。而从“盈”来看,则可把“沖”“盅”合在一起理解,也就是说:道不停地“涌摇也”而创生宇宙天地间之万物万事万千生灵,而拥有太虚之恢弘虚空的道,依然可以容纳下如“恒河沙数”之众多恒河之沙数的万物万事万千生灵,而且永不会盈满溢出。而不盈满溢出,也暗含着道贵处谦下的精神。“渊兮似万物之宗”,这里之所以用“似”,是因为道之为物,无形无象,无味无色,因此无从形容,一形容就走偏了,所以最好用一个“似”来让体道、悟道、循道之人,用本真之心去体会、去领悟、去遵循大道,去发挥大道之妙用。“渊”,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回水也”,这就有涌动的动态了。几乎所有注释都把这里的“渊”解释为深邃、深渊、渊深的意思,这就没有动态的意象了。笔者认为,老子在此所用之“渊”字,恰恰表现了老子《道德经》字字珠玉之特点。一个“渊兮”,就把道之道体和道用,即道一体两面的特性,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深不可测的大海,容纳了宇宙天地间累劫的暴雨和地球上所有汇聚于此的江河之流,而大海不仅永远不会满溢,并且以其波澜壮阔、永不停歇的雄力和海量的胸怀,创生并包容着万千生命。道就如同这大海一样,以其强劲无比、永不停歇的动力和创造力,创生并包容着宇宙天地间万物万事万千生灵,乃宇宙天地间万物万事万千生灵生成之根本。庄子《秋水》有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这是北海若(海神)对河伯(河神)所言。夏天的洪水应季节而至,上百的川流注入了*河,河道的水很大,隔水相望,两岸洲渚之间的牛马都难以分辨清楚。河伯以此欣然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都聚集于自己一身了。直到河伯见到了大海才顿感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北海若告诉他:“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啦,万条江河都汇流进来,不知什么时候停止,然而海水也不会满盈溢出去;尾闾往外排泄海水,不知什么时候停止,然而海水也不会减少。春秋不变,旱涝不知。远远超过江河的流水,无法计量。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自以为多得值得炫耀自夸,因为和天地的形体相比起来,我禀受阴阳之气而成形,处在天地之间,就像处在大山里的一块小石头或一株小树,正觉得自己太小太少了,哪里还会自以为多呢!”海神一席话,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的含义;感受到了伟大的自然之道,虽然创造了宇宙天地间万物万事万千生灵,却依然保持着谦虚低调的姿态和永不盈满骄傲的精神。从老子道家哲学之宇宙观来看,先秦诸子百家撷取《道德经》之一角而成其一朮,便自以为天下大事非其不可,结果只是一曲之士,也没救得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任何一个诸侯国。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其国运也就短短不满十五年。他们的行为与河伯的欣喜之情相比,不也是如出一辙吗?(未完待续)作者:吉祥止止。从十来岁开始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十年如一日精耕不辍。除未经木兰之戎,历阅学*商工农的苦辣酸甜,只为有一颗“上下求索”之心,以求证得“我心光明”。

心语:

当我们进入梦乡时,地球仍继续在自己的路途上行进,亿万年前的光电在向我们诉说着未知的问候!

这是一个令人热血的时代,一个充满迷惘、充满希望的时代!在古老东方这片热土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智慧之光,继续引领我们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