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经典帛书版老子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shiels.com/
导语

常说闻道不分先后,论道能让人成长,我抛砖引玉,望众位道友指点一二,拜谢。

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理解是:道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但道并非永恒不变,由此可以知道,道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如同很多规律,随着万物变化而变化,政策也是需要随着实情而变化,这里也蕴含着易经的道理。

用名称,来命名规律的话,是可以命名,这些名称也不是永恒不变。没有名称的时候,才是万物最原始的规律。有了名称后,万物就有了根源。所以我们需要常常保持无欲(客观)的状态,去观察万物规律的奥妙,保持着探索的欲望,去观察万物的另一面。

两种同样的事物或道理,会有不同名称去命名,但所指的都是同一事物,如同我们东方和西方,同一样事物,因语言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和定义,玄妙而又神奇,这也正是道的玄妙之处。(老子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和语言都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都同样的事物,会有异名。)

道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我的理解为: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时候,说明恶已经普遍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说明不善的事情普遍发生了,“有”和“无”相对存在的,只有双方同时存在时,才能体现出另一方的存在。“难”是因“易”而成的,“长”是由“短”形成的。“高”由“下”积满盈溢而增加的;“音”是由“声”和成的,“先”因“后”的跟随而产生的;这些都是恒定不会变化的规律,西方称为公理。所以觉悟的人,知道哪些是不能干涉的事情,做不用语言表达的教?,来指点其他人。“道”看着万物运行而不去阻止,干涉而不去控制,成功了也不居功,唯有这种不居功的特性,是不会离开的。(我认为圣人是觉悟之人的意思,始是开始的意思,弗始即不开始,也是不阻止的意思。)

也正是“道”身上,有这种不居功的特性,才会使平常的人发现不了”道“,只有觉悟的人,才知道“道”,所以才要圣人,来行不言之教,来教导人们,刚好应对前面那句话。

个人认为阅读经典,看作者最初的典籍,才能体悟到原本的意境,那些经过后人修改的书籍,会失去原本的意思,所以读《老子》,建议还是阅读帛书版的。

帛书道德经甲乙本王弼河上公本对读附赠注音通行本老子国学经典典籍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旗舰店¥59购买结语

多读典经,体悟智慧,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让自己灵魂得到提升,提升后,才不会为遇到困难,而感到烦恼,才能够从容应对。对这两章内容,你什么独特见解,欢迎评论区讨论。

本文由天边小白云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