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悟道德经第80章81章,善者不辩, [复制链接]

1#
本次学习《道德经》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以下书法为赵孟頫小楷《道德经》。本文配图为元代*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第八十章原文

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2]而不用;使民重死[3]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4],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5]之。使民复结绳[6]而用之。

[1]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春秋时有许多小诸侯国。

[2]什伯之器:两种解释。(1)十百。众多的、各式各样的器具。(2)兵器。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什伯泛指*队基层队伍。

[3]重死:重视死亡,怕死,不轻易冒生命的危险。

[4]舆(yú):车。

[5]陈:陈列,摆开阵势,准备作战。

[6]结绳:结绳记事。《易·系辞》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甘[7]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甘:甜,味道好。

译文

国家面积小,人口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使百姓重视生命而不迁徙到远方。虽然有车船,却没有必要乘坐,虽然有盔甲兵器,却不需要拿出来准备打仗。使百姓回到到上古时期结绳记事的朴素状态。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稳,以民俗为乐。邻国之间可以互相望见,鸡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但是两国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点评

小国寡民是老子笔下的理想社会。百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需要离开家门很远就能解决生活的全部需要,所以不需要车船等交通工具。百姓低欲望,所以不需要拼命从事生产劳动。人们不需要过多交际,不旅游,不需要到邻国去。总之,很像现在流行“躺平”,但是老子没说不结婚不生孩子。

小国寡民的理想从来没有在地球上实现过,古代欧洲小国寡民,君主之间你争我夺,战争不断。中国在春秋时期小国寡民,五霸强,七雄出,之后进入大一统的秦朝。君王为了自己的欲望,或者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向百姓索取,百姓交粮,交税,服兵役,服徭役。即使百姓低欲望,但仍要拼命劳作。拼命劳作的目的不是追求钱财,而是为了活着。小国寡民,仅仅是道家的美好理想。

第八十一章原文

信言[1]不美,美言[2]不信。

善者[3]不辩,辩者不善。

[1]信言:真话,由衷之言。

[2]美言:华美之言,巧言。孔子说:“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讷于言而敏于行。”庄子说:“明见无值,辩不若默。”

[3]善者:两种解释:(1)善良的人。(2)善于言辞的人。

知者不博[4],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5],既以为人己愈有[6];既以与[7]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知者不博:知识广博就不会在某方面精深。博:广博。一说“博”通“溥(pǔ)”,陈列,展示,炫耀。

[5]积:保留、积藏,

[6]既以为人己愈有: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足。

[7]与:给予。

译文

由衷之言往往不漂亮,漂亮的话往往不实在。心肠好的人往往不争辩,争辩的人往往心肠不好。精通某种知识的人往往知识面不广博,知识广博就不会在某方面精深。圣人不积累财富,越是给予别人自己拥有的越多,越是帮助别人,自己得到的越多。上天的法则,利于他人而不损害;圣人的法则,做事而不争抢。

点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生活中别人劝我们的那些话,恭维的话好听,提意见的话难听。如果要把提意见的话说得好听,需要很高的说话技巧,我们很少听到。

有些指责,毫无道理,态度恶劣,他们提的意见完全不是建设性的,只是宣泄他们的情绪,挑三拣四。对于这种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我们不要争辩,不要解释,不要挂在心上。生气你就输了,和他争你就上当了。

对于那些态度不好但是有些道理的意见,我们不必争,不必感谢,暗自采纳就好。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现观念的分歧,不要与人争辩,凡夫的争辩只争输赢,不争对错。提倡自我思辨,独立思考,不轻信,不人云亦云。辩在心中,不在口舌。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一样东西,把它分给别人一些,自己剩下的反而变多了。这是什么东西呢?答案是知识。类似于佛教说的法布施。我学会了一些知识,要讲给别人听,为了讲好,我需要查更多资料,了解更多细节,于是我的知识增加了。要给人一杯水,我要去积攒一桶水。在给别人讲的同时,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儒家称作“教学相长”。

《道德经》81章全部讲完,感谢您和我一路走来。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欢迎转发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