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悟道德经第14章 [复制链接]

1#

本次学习《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1]。听之不闻,名曰希[2]。搏(bó)[3]之不得,名曰微[4]。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5],故混而为一。

[1]夷:无色。

[2]希:无声。

[3]搏(bó):捕捉。

[4]微:无形。

[5]致诘(jié):究诘,追究,追问。

其上不皦(jiǎo)[6],其下不昧(mèi),绳绳[8]不可名[9],复归于无物[10]。

[6]皦(jiǎo):明亮,清晰。

[7]昧(mèi):昏暗不明。

[8]绳绳:渺茫,幽深,无涯际的样子。

[9]名:名状,描绘。

[10]复归于无物:指“道”复归于它无形无象、混沌不分的状态。这与“复归其根”是同一个意思。“无物”,并不是空无所有,而是指我们的感官不能知觉的、不具有任何形象的道。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11]。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12]古之道,以御[13]今之有[14]。能知古始[15],是谓道纪[16]。

[11]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12]执:依据,根据。

[13]御:驾驭,使用。

[14]今之有:眼前的具体事物。

[15]古始:宇宙的开端,道的起始。

[16]道纪:道的纲纪,道的规律。

本章很抽象,“道”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不明不暗,玄玄乎乎,似有似无,没有具体的形象,很玄幻。“道”自古就有,从古用到今。

假如不说“道”,说空气就易于理解,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动起来形成风,皮肤可以感受到风。凡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能感觉到的,就容易理解。

假如换成电磁波,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皮肤感觉不到,但是用仪器可以检查到,人眼看仪器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到。电磁波比空气理解起来难一些。

理想的圆是观测不到的,现实中的圆即使看上去很圆,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瑕疵,看到不圆的微小局部。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想的圆像一个月饼模子,现实中的圆就是月饼,一个模子扣出来的月饼,很相似,但肯定有细微差别,月饼模子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看到月饼,就能想到模子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他们从来没见过月饼模子。同样地,理想的圆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大家没见过理想的圆。类似地,“道”是客观存在的,“道”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理解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右下方的“在看”,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