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文明起源,究竟是以哪个为最初起点?
原始社会,聚集在一起狩猎为生。那时估计还没办法建立那么多规矩。打到猎物有饭吃,能活下去;打不到饿肚子,活不下去。当然,打到了谁先吃谁后吃也是有规矩不能违背的。
可等到农耕社会之后,衣食无忧,于是规矩开始多了起来。及至后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规矩就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直到今天,在人们讨论的话题里,已经很少再争议甚至很少涉及那些原始的规矩问题了。为啥?显得幼稚、愚蠢呗!
事实上,这些最原始的规矩,最简单、最实用。
那就一起看这一章老子先生要告诉咱啥?
1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
述要
《玄德?大顺》
(董非.7.8)
治以愚之,乃国之福。
玄德物反,然至大顺。
1
解析
治国,非明民,将以愚之,不以智,国之福。玄德方可大顺。
(图片来自网络)
1
评议
开篇如果不做那一番铺垫,读完这一章可能会误解老子先生。
“将以愚之”,说的是以最朴实的方式来治国。这可不是什么愚民之说。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其实,让老百姓花那些精力去用智,不如无为,简单实用。
所以看来,根儿还不在民多智,为正才是主要因素。
历史上来看,贪官们一门心思谋私利,搜刮民脂民膏。油水都进了那些权力贵族阶层。这或许才是民以多智的原因吧!
所以,这里的“愚之”,更准确地理解应为当权者自己不要太多智地巧取豪夺,百姓也就不再为那养家糊口之食而多智了。这才是国之福吧!
而反之,必须痛批那些多智害民之举。
愚民*策不足取,法制公平最当循。扬善治恶为正道,且莫胡语众纷纭。
作为老百姓的一员,咱也说说心里话。
识别规律是本质,难也!需修炼体悟、明察多思。
有些道理,可以理解是受当时的历史局限。不站在当权阶层去说,容易被批判。说得太隐晦,又容易让人误解。哎,当年的智者,可真不容易啊!
普世道理难找,普世价值难辨。如果凡事都对号入座找依据,还真是不容易。
所以,读经典可好,故事也罢,找规律、看本质是最关键的。试想一下,无论是百姓智还是为*者智,如果能把规矩定的公平合理,让贡献者受益、让多劳者多得,让大多数人成为社会规则的受益者,还会出现那么多动荡吗?
不盲为,自然稳。可以认为,两千多年前,老子先生就已经把“无为”——这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告知天下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何时乃至大顺?以“稽式”,守“玄德”。“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大道无边止,玄妙本空灵。德本在人心,修悟与身行。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
治国知稽式,处世以玄德。践行至深远,乃至大顺生。
.7.8于济南
(待续)
附:学研《道德经》:(0)引言
学研《道德经》:(1)总纲?道之本学研《道德经》:(2)思辨?循规学研《道德经》:(3)无为?自然学研《道德经》:(4)宗生?无形学研《道德经》:(5)不辨?超然学研《道德经》:(6)大道?开门学研《道德经》:(7)无我?大成学研《道德经》:(8)上善?若水学研《道德经》:(9)不露?留余学研《道德经》:(10)合一?不恃学研《道德经》:(11)当无?有用学研《道德经》:(12)治欲?修心
学研《道德经》:(13)贵爱?天下
学研《道德经》:(14)致无?执有
学研《道德经》:(15)混沌?善为
学研《道德经》:(16)归根?往复
学研《道德经》:(17)功遂?自然
学研《道德经》:(18)兼修?不伪
学研《道德经》:(19)适弃?抱朴
学研《道德经》:(20)无止?执道
学研《道德经》:(21)大品?以此
学研《道德经》:(22)能曲?则全
学研《道德经》:(23)希言?立信
学研《道德经》:(24)处实?不赘
学研《道德经》:(25)道大?寂寥
学研《道德经》:(26)固本?自重
学研《道德经》:(27)常善?无弃
学研《道德经》:(28)无极?归朴
学研《道德经》:(29)执物?去甚
学研《道德经》:(30)以道?勿师
学研《道德经》:(31)兵者?不祥
学研《道德经》:(32)守朴?知止
学研《道德经》:(33)知人?自胜
学研《道德经》:(34)无欲?成大
学研《道德经》:(35)大象?当往
学研《道德经》:(36)极反?微明
学研《道德经》:(37)守之?自定(“道”之完结篇)
学研《道德经》:(38)以道?德启
学研《道德经》:(39)得一?如石
学研《道德经》:(40)动用?于无
学研《道德经》:(41)德行?若虚
学研《道德经》:(42)阴阳?冲和
学研《道德经》:(43)不言?希之
学研《道德经》:(44)知止?长久
学研《道德经》:(45)清静?为正
学研《道德经》:(46)知足?常足
学研《道德经》:(47)天道?自省
学研《道德经》:(48)为道?以取
学研《道德经》:(49)善信?孩之
学研《道德经》:(50)摄生?勿厚
学研《道德经》:(51)尊道?贵德
学研《道德经》:(52)守道?习常
学研《道德经》:(53)然行?大道
学研《道德经》:(54)修道?德普
学研《道德经》:(55)精和?明强
学研《道德经》:(56)玄同?为贵
学研《道德经》:(57)无为?自化
学研《道德经》:(58)福祸?相倚
学研《道德经》:(59)唯啬?积德
学研《道德经》:(60)不伤?交归
学研《道德经》:(61)为下?以取
学研《道德经》:(62)道奥?为贵
学研《道德经》:(63)重信?于细
学研《道德经》:(64)慎行?积微
(进行中,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