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心得 [复制链接]

1#

初识“道”时,不知其深意,只知道心理学中的悟“道”是“空”。

于是写下这句话:“万物皆空,万物皆无。”

但随着理解,便开始了解“道”也是天地万物之始,一切的开端。

道德经中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有和无常相伴,有和无也常相随。从无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初识“道”,理解成“空”与“始”,我想这也是万物的真谛。

对人们来说,常常把有看得太重,却看不到无的奥秘。太看重一切,最终一切成空。

人们常常注重得势,其实大可不必。有得既有失,有失便有得。所谓“道”从无中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解“道”,便是可以理解万物的根源,和人生的底层逻辑。

然而“德”,是道运行的结果和体现,也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也就是通过“道”去真正的发生做到后,产生的成果。

也便是种什么,就会得的什么。有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

~~~

然而老子也阐明了他的观点,大道“无为”,“无为之治”。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可用无为之治。当然也只有无为,方可治理。

那我们平凡的人为什么要读大道呢?第一,平心静气,知道一切到最后都是一个样,所以便不用那么较真的去做一些无用的事。第二,了解生而为人的根本,来到这世上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办。第三,拥有一个豁达的心胸,成为一个开阔的人,虽然必须生存在这个庸俗的世界,可心胸开阔,心念转变才能看透人生。

老子也在《道德经》中,提到了具有辩证色彩的句子。“天下皆知美之而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映,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意思是,天下的人之所以认为美而美,丑的观念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相互锚断而促成,长和短相互比较才形成,高和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声和音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恒如此的。

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是正反两面的,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

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相对的,不是单一的,也没有绝度的。更不是绝对的好与坏,也不是完全中立的,但是是有辩证色彩的,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美有丑。

现实社会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绝对的,而是取中的,但是取中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看你是什么样的,才会产生相应的。

比如你是容易被欺负的人,你面对的这个人本是中立的,但是看你那么好欺负,那么就变得强悍的模样来欺负你。但如果你是强悍的,这个中立的人,就会唯唯诺诺地面对你。

凡事无绝对,最终取决于你,也不取决于你。

你是你,也不是你;我是我,也不是我。我想,这大概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END-

-主理人-

嗨,你好啊。我是特天恩

一名写作者,也是一名个人品牌创造者

很高兴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遇到你

有幸在这篇文章中,与你共读灵*共舞

立志于记录并写下此生的经历、感悟、思考、体会

愿你可以从我的文章中,获得一丝力量和温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