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解道德经的由来附楚简老子原文 [复制链接]

1#

接触到老子的《道德经》时我还未成年,吸引我找到她的首先是老师的训斥,你要做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那时对道德的概念很笼统,就是做个不能伤害他人要帮助他人的好人。其次是听长辈之间的闲聊,对老子骑青牛而去成了神仙而迷惑,对老子一气化三清的神往。

那时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其他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只有汇集图书的地方: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图书馆因为路程远和必要的“手续”而遥不可及,新华书店却是来者不拒。拿着积攒的废铜烂铁先去废品收购站换成人民币,再去新华书店寻找喜欢的书籍。

第一本《道德经》是魏王弼版,是国内的通行版。凭借自幼对古文的兴趣而积累下的基础咀嚼着世界出版量榜首的老子。读不通的看不懂的看译文,对字词的注释逐条对应,有明白的兴奋也有糊涂的疑惑。读通句子,即断句的经验来自清明时期留下来的碑记和奶奶院子里遗弃干裂的书板,于是在抄写原文的时候不在加标点符号,试图运用句读一次次重新组成新的句子,眼里没有王弼的分章,结果依旧迷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怎么就成了斯恶?无为?不尚贤,使民不争?谷神?大道废,有仁义?绝圣弃智?绝人弃义?与兮若冬涉川,哪里来的四邻?道生一,一生二、三的老子三清去哪了?得之惑不解,疑之无实质,读了个浑浑噩噩,有名的书籍都是这样的玄之又玄吗?大道至简呢?放下,捡起。放下去生活,捡起就读书。

年底的疫情困与家中,读书、手机看新闻,老子始终在手里。见了《庄子》《韩非子》的只言片语,又见了各朝各代的注释,都是在‘无为’里纠缠不止,要么玄化,要么虚无。现代注释也不三不四,一到前面写的问题上都是虚头巴脑,归结于人不要作为,不治理,要愚弄老百姓。一些人从现有的文字硬要挤出不作为的思想,你说他不对吧,他会推给古人,错不在我。也对,我也曾经将‘无为’解成‘不妄为’。始终对‘无为’心有恨意,老子留下五千言难道就是让人什么都不做?哪还写什么书?

在年无意间看到了楚简《老子》,振奋惊喜,从她的出版到我看见竟时隔近二十二年,这是我在生活中磨砺的不够啊。楚简有的只是片段,只好在网上查询,下载打印。仔细看着千年前的文字,陌生又亲切,当看到‘亡为’的时候豁然开朗,又去看了专家学者的释文,解说依旧按照普及版和帛书版,更有‘弯弯’解楚简的书一棍子打到了一批学者,看了他的释文都想骂娘了,真是应了老子的话:‘知不知,上矣。不知不知,病矣。’

自己来,用先秦汉字的楚国文字或战国文字书写的竹简,每个汉字字义是最接近本义的,那就一个一个字来,从老子生活的年代寻找老子写书的因由,从书里找到老子的语境。在多次的查证多次的修改中渐渐看到了中国人的大道,内心里有狂野地嘶吼,眼泪只有默默地流。华夏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觉醒的中国人奋斗一百年有无数的牺牲,我们的先祖找了两千多年的大道终于在年10月1日由中国人民选择的毛泽东引领中国共产*开辟出来。老子踏青牛而去,华夏寻道数千年。小子看人间盛景,今朝笑对炎*田。

楚简全文从年6月的初稿到年8月完稿,期间将楚简与帛书合并,经历次修改,以老子对道和人的认识整理篇章,分为道、德两篇合并注解。

附楚简《老子》全文如下:

甲文

绝智弃卞。民利百伾。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为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事不足。或命之。或唬嘱。见素保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以其不静(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静(争)。

罪莫厚唬甚欲。咎莫僉唬欲得。祸莫大唬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发。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玄达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夜唬奴冬涉川。犹唬其奴畏四喧。敢唬其奴客。还唬其奴懌。屯唬其奴朴。坉唬其奴浊。笃能浊以宁者将舍清。笃能牝以迬者将舍生。保此道者不欲当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遊。临事之际。慎冬(终)如懙(始)。此亡败事矣。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故圣人能专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为。为而欲作将貞之以亡名之朴。夫亦将知知足以宁。万物將自定。为亡为。事亡事。未亡未。大少之。多惕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亡难。天下皆知美(阳刚)之为美(阴柔)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亡之相生也。难惕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型也。高下之相浧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怡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道亘亡名。朴唯妻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如诒折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制止。所以不诒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少浴之与江海。

有状蟲成。先天地生。敚(夺)独立不亥。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壬(人)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人)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人)位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與(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至虚亘(极)也。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顾復也。天道员员。各復其堇(根)。其安也。易持也。其未筄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叛也。其几也。易践也。為之於其亡有也。治之於未乱。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起於垒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闭其兑。赛其门。和其光。迥(同)其慎(尘)。畜其珍。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賎。故為天下贵。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壬(人)可以知其然也。夫天多期卫。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慈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勿慈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亡为而民自傔,我好青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蛆虿虿蛇弗惹。攫鸟猛兽弗寇。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戊之合昜怒。精之至也。终日唬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賹生曰漾。心使气曰犟。物藏且老。是谓不道。名与身笃亲。身与货笃多。与笃病。甚爱必大弼。宸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返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万物生於有生於亡。持而盈之不不若己。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退。天之道也。

乙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是以早备。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亡不克。亡不克且莫莫知其恒。知其恒。可以有郕。有郕之谋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学者日益。为道者日員。員之或員。以至亡为也。亡为而亡不为。绝学亡忧。唯与可相去几何。美与恶相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可谓宠辱。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宠辱惊可谓贵大患若身。壬(人)所以有大患者。为壬有身。及壬(人)亡身或可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宅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上士昏道仅能行於其中。中士昏道若昏若亡。下士昏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汝孛。迟道如纇。进道若退。上德如浴。大白汝辱。至德汝不足。建德如俞。质貞汝愈。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祗声。天象亡型。道……闭其门。赛其兑(从辶兑声)。终身不务。啓其兌(从辶兑声)。赛其事。终身不来。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成若诎。大直若屈。喿胜苍。青胜然(蓝)。青清为天下定。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屮。修之身其德乃貞。修之家其德有舍。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奉。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壬(人)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丙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即亲誉之。其旣愄之。其即敄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唬其贵言也。成事述工。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道发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缗乱焉。有正臣。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平)大。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可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声之不足睧而不可旣也。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笼为上。弗美(阴柔)也。敢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卞将*居左。上将*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故杀人众则以悲位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無为故无败也。無执故無失也。慎终若始则無败事一(矣)。人之败也。根於其虘。成也败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復众之所祸。是以能榑万勿之自然而弗敢为。(此段文字疑似后补,以补甲文遗漏,但却以‘無’代‘亡’,可见为抄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