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好多人用了南怀瑾开示的方法,却还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南怀瑾先生在《定慧初修》一书中,有一篇专门开示《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的文章,这是南怀瑾先生为十方念佛会的会员们所讲的课,在这篇文章中,南怀瑾先生用很大的篇幅,讲解了如何才能得一心不乱的方法。

按理来说,南怀瑾先生已经把这个法门讲得够详细了,只要认真按照这个法门来修习,大多数人都能达到一心不乱。

但是,自从《定慧初修》这本书出版以来,又有多少人能够根据书中的文章,达到了一心不乱的境界呢?

正如南怀瑾先生自己在这次讲课中首先讲到的,修行人“总想得个一心不乱的三昧,却无法做到”、“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人念佛真能得到一心不乱、得到三昧正受呢?恐怕很少,对不对?我想大家也有同感。”

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就说现在社会上,自称在学道修行的人着实不少,他们都看过不少的经书,听过不少的开示,听他们说起话来,个个高谈阔论,都像是已经得道了一样,还有现在网络上的很多文章和评论,看起来真像是六祖再来、永明在世,而一旦跟他们熟悉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不叹苦经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各种修法都修了很长时间,却还是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说实话,这样的人,真是见得够多了。

至于一心不乱的重要性,那就不用说了,南怀瑾先生强调说:“一心不乱不光是念佛法门的初步目标,其他任何修行方法,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乱。”

南怀瑾先生的话说得很明白,修学一切功夫,如道家的守窍练气,也非要做到一心不乱不可,甚至于学习各类技艺学问,同样需要一心不乱,否则难有大成。

那么,什么是一心不乱的境界呢?

南怀瑾先生这样说:“便是做任何事情,在任何状况之下,都要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这就是初步一心不乱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呢?

南怀瑾先生是这样开示的:“念佛要如思念自己心爱的亲生儿女一样,朝思暮想,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如此才容易上路。”所以,“一定要认清这个念,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号便成。”

南怀瑾先生又举了两个例子说,假如明天一定要还一笔钱,还不出就要坐牢,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那时候的牵肠挂肚,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的念,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念;又好比年轻人谈恋爱,心里头总想着对方,整个思想都在想着,扔也扔不掉,如果心里头时时刻刻只挂着这一念,才是真正的念。

按照南怀瑾先生的开示,所谓的念,其实就是深深的思念,只要能够用这样深深的思念来念佛,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如果不懂得念即是思念,而想用强烈的意念来念佛号,那永远也达不到一心不乱,因为不用思念的念,就一定是用散乱心在念,凡是一字一个声,一句一句念的,都是散乱心在念,散乱心的念皆是生灭法。

所谓的生灭法,就是有生就有灭,随起随灭,比如说念佛时的念头和声音,来来去去,乍生乍灭,在生生灭灭的念头和声音中间,不产生一点杂念,是不可能的,当然也就不可能一心不乱。

南怀瑾先生接着说,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可以正式修习了,只要不后悔不怀疑,不要怕什么妄想杂念!就像点蜡烛,蜡烛的光明越亮,黑烟也就越多,佛号相当于光明,而妄想杂念就是黑烟,黑烟冒得再多也是妨碍不了光明的,妄想杂念也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

南怀瑾先生又继续说,例如我们上街走路,道路两边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但他们对人没有妨碍,只要念佛一路念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只要能够这样一直念下去,念到没有其他念头冒出来,连念佛的念头也不生起,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甚至连佛号都忽然空了,这时正是真正念佛,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

总而言之,只要好好提起一句佛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只要自己始终念下去,就算起了杂念妄想,都没有关系,随他去好了,“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其实不难。”

原来,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一心不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的一心不乱,就是一边念佛一边起杂念,只要不去理会杂念,继续念下去,这也是一心不乱;第二层的一心不乱,就是只有佛号而没杂念;第三层的一心不乱,就是连佛号都没有了,定住了,这就是一心清净空灵的净土初相。

说到这里,不知道诸位看官,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就是南怀瑾先生的说法,似乎有点前后不一致,他前面说“都要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才是一心不乱,后面又说“只要好好提起一句佛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即一边念一边起杂念也是一心不乱;前面说凡是一字一个声,一句一句念的,都是散乱心在念,在生生灭灭的念头和声音中间,不产生一点杂念,是不可能的,后面又说只要一直坚持念下去,不要理会杂念,是能够达到只有佛号没有杂念的第二层一心不乱的。

对于这个疑问,恐怕又有南老师的崇拜者要出来解释:“只要不理会杂念,就是精神完全统一,就是注意力绝对集中。”唉,如果这样的说法也成立的话,那真有点自欺欺人了,既然有杂念,那还是“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吗?

而且,在修习的过程中,怎么来运用思念的念?是心里在思念而嘴上在有口无心的念?还是既要专心用嘴念,又要心里在思念?还是心里一句一句在念佛号,又同时在思念?还是平时要多多的思念,而在修习时,只管边冒杂念边念佛号?还是先只管坚持念下去,念到后来才能达到思念的念?南怀瑾先生显然并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仔细琢磨琢磨,南怀瑾先生的话,到底说得通说不通?

其实,南怀瑾先生的意思,大家都能够看得出来,就是刚开始实修时,肯定是杂念很多的,要好好修上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只有佛号没有杂念,再修上一段时间,才达到连佛号都没有了的净土初相。

说白了,就是发扬“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只要坚持不懈地修下去,就能达到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一心不乱。

老实说,这个道理原本就很平常,可以说是人人都懂,而且很多人都在用,都在坚持,在众多的老修老参中,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二三十年的大有人在,可问题依然是,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用这样的方法,但并没有达到只有佛号而没有杂念的境界。

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本,并不是出在练习者身上,而是出在南怀瑾先生所开示的方法上!

因为,所谓的只管自己好好念下去,不要去理会杂念的方法,还是属于生灭法,还是属于念头和声音在来来去去、乍生乍灭,而要在生生灭灭的念头和声音中间,不产生一点杂念,是不可能的!

这话,可是南怀瑾先生自己说的,并不是别人冤枉他的。

这也就是社会上这么多真心实修的人,非常崇拜南老师,又能严格按照南老师的开示在用功,却还是达不到真正一心不乱的原因!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南怀瑾先生开示的方法不好,而是说这方法,只对南怀瑾先生本人来说很好,对别人不一定有效。

早就说过,南怀瑾先生的天赋极高,说他是“菩萨再来”也不为过,你看他自己所说的,在跟杭州灵隐寺边上一位出家师父学“顽空定”念佛法时,一边念一边声音往下沉,一直下沉到下方世界的无比虚空之处,“不消一会儿,就达到忘我之境”,这需要何等的天赋!

也就是说,南怀瑾先生本人能够做到不理会杂念,而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被杂念牵着鼻子走的,这就意味着,南怀瑾先生开示的这个法门,对于他本人来说非常管用,但对于别人来说,则很难有效果,这也就是有这么多人,在认真用了这个法门之后,却还是被杂念牵着鼻子走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适合天赋一般的普通人修习的法门呢?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利用第六意识中的独影意识发起作用,明了意识就不会再起作用,也就一下子切断了明了意识所产生的杂念,从而达到只有念经的经文而没有杂念的境界,这个师传法门还是比较靠谱的,也已经被好多人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有人可以用独影意识连续背五六遍《心经》,而中间没有一个杂念,更有人能用独影意识背完整部《地藏经》,也有人以此真进入了一无所有的境界。

但是,这个法门对理论的要求很高,只有在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再来实修,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只有念经的经文而没有杂念,即南怀瑾先生所说的,第二层一心不乱的境界。

真正的放下,不是硬生生地压住自己的想法,而是自然形成的软着陆

黑格尔的辩证法能解释《道德经》吗?中国文化也不是黑格尔能黑的

中国文化就是智慧!只要愿意学习,就能在一念之间得到这三种体会

在实修中达不到一心不乱?请补习这个理论和法门,可有效清除杂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