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的道德经传颂千古,却因为汉文帝而 [复制链接]

1#

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的思想文化大碰撞,许多能人都在那个时代诞生。老子就是春秋末年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曾经在西周的朝堂之中出任类似于藏书管理之类的职务,可他最后却如同现代人一样,觉得自由才是人生的真谛,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在西周朝堂之中的职务,来到民间之后,老子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提升,他对于整个人生天地的感悟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花费一生精力所著述的《道德经》却在经历后世的秦汉变革以后进入了一个迭代发展,连书中的原文也因为触犯汉朝皇帝的忌讳而被替换掉。

《道德经》背后的老子文化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都希望找到心灵上的归属,而在这个社会,如何寻找这样的一个归属其实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我们传统文化之中告诫我们要诚心实意。而《道德经》之中就十分明确给予了我们的答案,在三千年前的今天,老子作为西周的一个退休人员,他有着大把的时间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而在这个追求人生大道的过程之中,他著述的《道德经》里面所留下来的文化普世价值是属于全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现代人追求精神文化的归宿最好的办法不是苦苦寻觅一个安静到空灵的地方环境,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道德经》之中得到心灵的解脱。

《道德经》在汉朝因为汉文帝而改名

《道德经》是汉朝之前五百多年的珍贵文物,按道理来说,文化的发展是不应该受到帝王专制的影响才对,可是从汉高祖去世以后,整个汉朝朝堂发生了一场大动荡,汉文帝的本名叫做刘恒,他的身份原来是汉朝的外部藩王,按道理来说是没有资格继承皇帝的位置的。可是后面却因为阴差阳差的被功臣势力推上了帝王之位,他即位之后做的其他事情我们或许不清楚,但对于熟悉老子《道德经》的人来说,当年的刘恒在成为皇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国内的文化典籍改名。

《道德经》成为了最先遭殃的古代文化典籍。在《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之中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我们两千多年来所熟悉的开篇首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句话是已经被人篡改过了,而篡改之人就是汉文帝刘恒,在他之前,《道德经》之中首篇句子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里面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错误,就是恒子触犯了汉文帝的忌讳,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是不能被提及的,如果有人随便说的话那都是死罪,而《道德经》作为几百年前的文化典籍,写作之人老子已经去世几百年,总不可能治理老子触犯皇帝忌讳之罪。

在经过汉朝群臣商议之后,决定将“恒”字改为“常”字,以此来达到避讳的目的,这两个字在古代书面用语之中都有着永远的意思,但常字总感觉显得十分小气,失去了老子当年写作《道德经》的大气磅礴,如果说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不能用亘古来衡量的,如果一定要用一种含义来解释,那它就是一种永远捉摸不透的含义,老子的话总是那么玄乎其玄,他总是会给你很大的空间让你去发挥。他会让你懂得什么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就像家庭之中的真善美一样,我们现在把这些叫做普世价值,但老子的话很有可能会它称为道,因为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看来,一切符合正义永恒的价值观念皆为道的化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