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轻松愉快地学习古文观止 [复制链接]

1#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语文考试时文言文扣分比较多,一般就急了。急切之下,想到的一般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花钱把孩子丢到语文补习班去;二种是让孩子去背,无论是背课本上的文言文,还是课外的《古文观止》之类的。

“双减”之前,是可以花几千上万元去培训班的,至于是否有效果,就不一定了。

有一些孩子可能初期有效果,家长心中暗喜自己决策英明、果断,看吧,分数上去了吧?这些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又没有效果了,花再多钱,分数也上不去了,就只能归咎于孩子不是这块料了。

有一些孩子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效果,家长只能认为自家孩子压根就不是学文言文这块料。看吧,我钱都花了,不是我做家长的问题了吧?我可以安心刷手机了。

“双减”之后,想花钱买心安,也没有地方可以买了。怎么办呢?大多数家长就会想起“背书”这个法宝了。

何以想起学文言文,就会想起要去“背书”呢?实在是因为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法宝。据说,为什么要“背书”的理由,似乎出自以下三个名人的名言:

三国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朝的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朝的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其实,苏东坡的这句话问题倒是不大,其重点是“熟读深思”。但董遇和朱熹这两个人的话,就值得商榷了。

我记得,早年有一种流行的学习英语听力的方法,就是盲听,说是拿到一份材料,反复听,就能逐渐解决英语听力的问题。我曾经试过这个方法,就是下了一个《基督山伯爵》的英文朗读mp3,晚上睡觉前努力听。结果可想而知,就是这个音频变成了我的催眠曲。

后来,我家孩子学英语,首先面对的就是解决听力的问题。这时候,我比较理性了,我也是下了孩子喜欢的《哈利波特》系列朗读版MP3给她,让她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半小时,经年之后,我感觉她是真的已经解决了听力的问题。看官,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在心里说,你看,为什么你孩子可以,你自己就不可以呢?这肯定是智力上的差距嘛。

其实不然。我让孩子听《哈利波特》音频之前,先让孩子读完了7本中文版《哈利波特》系列,接着,让孩子反复观看全英文版《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反复的意思,就是说不上看了多少遍了,只要孩子想看,就放给她看。然后,还陪孩子读完了第一本英文版《哈利波特》书,就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直做完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我才让孩子每晚听《哈利波特》的音频的。

那为什么董遇和朱熹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呢?我想,这句话说的对象,应该不是指初学的孩童,而是指已经完成了很多前置学习的准成年人或成年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基础了。在此基础上,深思熟虑,仔细揣摩文字的深意,其义确实可能会逐渐显露出来。

但是,那些初学的孩童呢?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演私塾先生的,带着一班小屁孩子在那摇头晃脑地朗读,然后就是要求孩子们去背,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那时候的孩子,上私塾,除了学国文典籍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学的。那些典籍,比如《论语》,都是一些做人、做事、为*的道理,其内涵深奥,根本不是小朋友们的兴趣点。私塾秀才给孩子们讲,孩子们既听不懂,也不想听,你让老师怎么教?最后不就只剩下让孩子们去背吗?可是,上面说了,不懂的字词,读再多几遍,还是不懂,绝对不会因为你背出来了,就明白了。再举一个浅显的例子,你让一个非哲学专业的成年人,去读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就是不明白老黑在讲什么。我就曾经尝试去读他的《小逻辑》,字都很浅白,但组合在一起,没人教,就是读一万遍我都不明白。

我曾经试过给我家孩子读《论语》,小学的时候,读一遍原文,再读一遍翻译,勉强都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我尝试给孩子讲解,发现她总是睁着迷惑的眼睛看着我,我知道她是听不懂的。比如,我解释“巧言令色,鲜矣仁”,举了很多她同学的例子,还是很费劲。后来,我还打算陪她读《道德经》,发现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阅历和人生历练,是不可能理解的。如果某个孩子说自己懂了,要么这个孩子是天才,要么这个孩子是硬盘。

另外一个不能强求孩子去“背书”的原因是,古时候,孩子们只需要学习典籍,但现在的孩子,数理化生信英,样样要学,你让文言文占满了孩子的大脑,他们怎么空出“内存”去学其他的呢?现代脑科学也证明了,所有背了的东西,都会被大脑给放进看不见的意识黑暗中去,腾出空间来学习新的东西。也就是说,遗忘,或者说,细胞的死亡更新,才是大脑的正常,牢牢记住某些东西,反而是不正常。

有些家长又要说了,他们坚信,背书能建立语感。可是,是谁告诉的,只有背书才能建立语感呢?新东方教孩子们学英语,告诉家长说,要让孩子们回去背新概念二,说背完了新二新三,英语就牛了,甚至举办了背新二大赛。但有多少孩子倒在背新二的路上?又有多少孩子因为背而对英语产生了反感?难道除了背书,就不能学好英语了吗?难道就没有轻松愉快的方法了吗?从我家孩子的实践来看,显然是有更加轻松的办法的。

那么,怎么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古文观止》呢?我认为,首先就是不能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们去背书。试想,如果一个人并不明白他所背的内容,那么,这就是极其痛苦的强记。生硬的强记,大脑CPU也是会冒烟的。大脑如果感觉痛苦,那么,放弃的可能性就急剧增加。我们家长能按得住孩子一时,不可能长时间按住孩子去背。但是,如果我们不强迫孩子们去背,只是要求他们多朗读几遍,是不是立马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再者,如果我们让孩子去朗读之前,就帮助孩子一字一句去理顺文义,告诉孩子每个实词是什么意思,每个虚词为什么这么用,某个句式为什么是这样,句子为什么要这么翻译等等,那么,只要孩子不傻,他们就都是能懂的。我们既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严肃认真,而是在嘻嘻哈哈中就完成了这些任务。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轻松,大脑CPU也不会冒烟,反而觉得有意思。

这之后,就是督促孩子多诵读几遍。我想,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定是有一些掌握了,有一些忘记了,这不重要。文言文并不像数理化一样有前后逻辑衔接,这篇文章掌握一部分,那篇文章掌握一部分,慢慢地,文言文的知识地图就会逐渐变成一副完整的模样,而语感,也在持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

最怕的就是一曝十寒,最容易失败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只有缓慢、逐渐地推进,才是最容易成功的。

这样的方法,最难的就是,到哪里去找,一字一句都有注释的学习资料。当初,我有这个想法,但市面上找不到,所以,最后,我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两年时间,我大约也就完成了51篇周秦文的解读,真正做到了把文章的每个字都自己弄懂了,才去教孩子。王力先生说,现在的孩子,读个50来篇真正好的古文,大概就够用了。杨伯峻先生说,周秦文是文言文的底子。那我想,《古文观止》34篇左传选文和17篇《战国策》选文,大致就符合这两个条件了。对于中学生而言,打基础是足够了。

未来,打好了文言文的底子,就可以考虑给孩子的文言文上面漆了。所谓的面漆,大约就是唐宋文了吧。以下是图文版必备,不喜可忽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