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要先了解《道德经》,就首先要了解老子说的“道”的含义,研究过《道德经》的人中有不少认为,道是空幻无实,虚无飘渺的。如果是这个意思,我们就会问,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虚无的呢?我们生活本身是不是虚无的呢?道家本来是要解决存在上的虚无主义,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道这个存在实体,如果我们把道看做了虚无,似乎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变本加厉,让我们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全是空虚。如果这样,那就彻底背离了《道德经》的初衷。
《道德经》的初衷是什么呢?请看哲学诗画为你整理的:《道德经》智慧总结:自然、寡欲与虚无!
1,道是一种真实存在,并不虚无
道是真实的存在,《道德经》二十一章言:“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道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是什么样的状态?《道德经》第四章说,道“湛兮似或存”,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但是,在这样的状态中,里面有物质,有形象,有精气,而且是可以验证的。
如何验证呢?老子没有说,对于哲学界讨论的最高本源,本来就不适用经验界的方法去探求,只能通过直觉去想象它,把握它,所以,道家、佛家都重视悟,你觉悟了就没有问题,你悟不到别人也帮不上忙。所谓的悟道悟道,就是来源于此。
万物的本源就是这样的状态,恍恍惚惚之中有真实的存在,万物从中而来,又回归其中,所以,假如你能觉悟到与道同体的话,人就获得了一种永恒的宁静,这样的状态就如滴水回归大海。
2,道中的虚无该如何理解?
那么,老子说的“道是虚无”该如何理解?老子讲道是虚无时,其实他的意思是说——
它的形态
道的形态是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触之不可及,故曰虚无。老子的本意是告诉我们,你不可以通过经验界的方式、方法去了解道,要通过直觉和神秘的生命体悟才能了解和认识。
它的包容性
它能包容一切,故虚无。道是虚无,不是说道不存在,只是道的表现形式而已。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类似于一个整全的概念,不可能整全之外还有别的东西,所以,道一定是虚无。因为它代表着无限,无极,对于这种概念,我们不能用一般的经验思维去概括。
它的自足性
道似全,自无不足,所以是虚。如果是实的话,说明不能全有。比如一个杯子,再怎么装,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但假如这个杯子是无形的话,怎么装也装不满,怎么装也容得下。所以说,道是自足,而且是容纳万物的。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学习经验界的知识,是越积累越多,但是,再多又怎样呢?图书馆的书籍汗牛充栋,你一眼就扫过去了。但为道不一样,为道是越来越减少,减少到最高的程度,就是虚无,你没有了自私、自我的意念,当然就无为,无为反而无不为。因为你并没有刻意的目的,自私的目的,只是随缘应时而已,就如不系之舟,所到皆岸,到哪里都是目的,都可以接受,所以无为而无不为。
它的绝对性
虚无不是没有,而是万有、全有、所有。当你讲到虚就有实相对,但道家概念的虚,不是通常意义“没有”的概念,恰恰是“全有”的概念,既然是全有,就没办法以实相对。但道虽然全有,但不把控,不占有,好象一无所有。所以,道不是有,不是无,是有又是无,是无又是有,佛家讲空中生妙有,在此可以对照着参考。
道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存在。所以学道家,没有一点智慧,实在不容易领悟它的最高境界。
它的永恒性
世界上一切有形可见的东西,都处在不停的生灭变化之中,道无形,所以不会变化,道无实体,所以不会消亡,它的形是无形之形,它的体是无体之体,它超出了经验界的范畴,自古就有,万世长存。
庄子说,“惟道极虚”,“精神生于道”,“虚室生白”,虚的妙用在于开启生命智慧,从繁复万象中解脱出来,从欲望挣扎中解脱出来,从人我分别中解脱出来,直透生命的真实,如大鹏鸟一般翱翔于江河大地,万水千山,如庄子所言“独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我们可以学到道的这5个哲学特点,还可以学到其他哲理智慧,比如顺其自然、清心寡欲、大道至简、笃静无为等,这些都是《道德经》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智慧,只要我们敢于坚持,勤加学习,就一定能感悟出生命的“大道”。
以下是我读《道德经》后个人总结的几点,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于生活后践行运用——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
2,“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即学会用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
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即以辩证的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成与败、得与失。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真实可信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辞藻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有知识的人不卖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其实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互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