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悟学第357篇明道如费帛书老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佳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0.html

《悟学.第篇》明道如费.帛书老子.40

悟学十八子

《德经》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春秋时期社会等级示意图

「上士(上等才智的人)听了道,谨慎、严谨地去施行;

中士(中等才智的人)听了道,半信半疑;

下士(下等才智的人)听了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能够(使他人)认为(自己)懂得道。

因此谚语说:明道好像费解;前进好似后退;平坦好像崎岖;上德好似山谷;大白好像污黑;广德好像不足;健德好像疲弱;质真好像背弃。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无声,天象无形,大道无名。

只有‘道’,(才能让万物)善始善终。」

「(1)菫:通‘谨’,谨慎,严谨。(2)建言:格言,谚语。(3)费:费解,隐晦。(4)夷:平,平坦。(5)类:通‘颣’,不平,崎岖。(6)辱:玷污,引申黑。

(7)建:通“健”,强壮,身体好。(8)偷:苟且,浅薄;引申疲弱。(9)渝:改变,违背。(10)隅:(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11)刑:通‘形’。(12)褒:衣襟宽大。(13)名:说出,描述,不可名状。」

古代文人士子

本章大概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层:老子从悟‘道’的态度,将‘士’分为上中下三等。孔子也有类似论述(见论语)。

‘弗笑不足以为道’:主流版本大致有两种释义:1、不被嘲笑,就够格称为道。2、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本人认为有欠妥当,不通顺。难道老子要说懂道之人,就会被嘲笑吗?

本人以为,这是承继‘下士闻道,大笑之。’是老子进一步对下士的讽刺。讽刺下士不懂装懂,为掩饰其不懂,用笑声打哈哈,好像懂,其实不懂。当今这样的‘下士’比比皆是!吾辈应谨记: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层:老子用十三句古谚语(格言)阐释:在自然与社会中,本质与表象的矛盾对立的统一;深奥的辩证观,有无之相互转化观。比如‘进道如退’与第七章‘退其身而身先’有相同之处。

‘广德如不足’与‘大智若愚’有相同之处。

‘质真如渝’与‘大巧若拙’有相同之处。

第三层:老子回归赞颂道的作用:‘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只有‘道’,(才能让万物)善始善终。

文人雅士

拓展阅读:《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皇疏:「此谓为教化法也。师说云:救人之品实大判有三,谓上中下也。细而分之则有九也,有上上、上中、上下也,又有中上、中中、中下也,又有下上、中下、下下也。凡有九品,上上则是圣人,圣人不需教也。下下则是愚人,愚人不移,亦不需教也。而可教者,上中以下,下中以上,凡七品之人也。」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