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伯温的预言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 [复制链接]

1#

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6)

通过前面5期的内容,我们对碑文的出现时间、各版内容差异进行了探讨,本期我们将对大家最为关心的正文部分进行解读。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

作为《太白山碑文》正文的开篇,大家对于这几句话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对于后面内容的理解,因为如果你没有弄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大概率《太白山碑文》你是看不懂的。网络上有很多对于这几句的解读,大多讲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这种说不能说不对,但说它是完全正确的话,似乎又有点差强人意。那么这三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在起就是“天、地、人”,这天地人正是道教所讲的“三才”。提到道教,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本土宗教,所谓的神明正是道教的信仰。由此可见,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算离谱。

朱熹本义的易经

根据《易.说卦》所载:“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经·系辞下传》中载:“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所以天地人三才在道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就连《三字经》也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的内容,可见在古时候人们对三才的思想非常重视。道教认为“道”创造了万物。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中如是写明。从天地未分、日夜不存,到天地分明,阴阳初始,这便是中国古代所认为的宇宙的起源。

“道生一”说的就是“无极”。也就是天地未开的混沌状态。“一生二”说的就是“无极到太极”,混沌初开有了天地,也就有了阴阳。《推背图》第一象的颂曰便是“自从盘古迄希夷”,说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生出阴阳二气,而后生人,生出万物的道理。道教对于阴阳最好的诠释,莫过于“太极图”,“太极图”又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为什么要提到“太极图”呢?因为“太极图”的结构会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简单的讲“太极图”一般由2个颜色,4个部分组成。自古传统的“太极图”多为黑白2色。黑白就是两仪,也就是代表阴阳。“太极图”中有2个相对比较大的区块和2个小的圆圈,他们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四象”。四象,指的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四象

少阳也就是白色的圆圈,老阳就是白色较大部分。少阴就是黑色的圆圈,老阴就是黑色较大的部分。老阳和老阴的部分形状像是一条鱼,因颜色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老阳也就是白色部分,被称作“阳鱼”,老阴也就是黑色部分,被称作“阴鱼”。而两个小的圆圈因颜色不同叫法也不同。少阳也就是白色圆圈叫“阳眼”,少阴就是黑色圆圈的叫“阴眼”。阴阳自古又有所指代,比如,阳为乾代表天,阴为坤代表地。如此一来就很好理解,开篇所讲的“天有眼”其实就是指“阳眼”也就是阳气。“地有眼”指的是“阴眼”也就是阴气。“人人都有一双眼”讲的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实就是阴阳调和。

天也翻地也翻自(子)在逍遥是仙班

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太极中的两仪也就是阴阳并非是绝对静止的,而是相对运动的。动态的太极图,就是最好的诠释。大到日月交替,寒来暑往,小到人体经络、脏器运行,无不体现阴阳相互交感,相互作用。阴阳的上下互动,不就是日月的东升西落嘛。再说人体中的肾就是主升向上,如肾精需要升发上行,交会于心,人才会头脑清醒,精力旺盛。我们的肺则是要向下,肺气以降为顺。肺气上逆,必有咳喘,就需要降气平喘。所以,阴阳交感,充分证明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运动,呈现出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关系。

因此,“天也翻,地也翻”就是指阴阳互相交感作用,并非网络上解读的什么“天翻地覆”、“世界末日”、“磁场巨变”、“大地震”、“地球毁灭”等各种歪理邪说,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甚至有的扯出什么各种经书的内容,其实都是乱讲瞎掰,如果非要说与宗教有关那只能是中国的道教,后面的一句就是充分的证明。年版原文写是“自在逍遥是仙班”,年版则是“子在逍遥是仙班”。先不讲是“自”还是“子”,只看“仙班”二字就知道与道教有关。“自在逍遥”说的是状态,可以理解为阴阳调和,可以用来形容的世间万物。而“子在逍遥”意思也差不多,但是它强调就是人,也就与开篇的“天、地、人”三才相对应。“子”是指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做到阴阳平衡人们自然就能体会到没有约束,神清气爽,自由自在,如同神仙一般。

无极生太极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自(子)在逍遥是仙班

总结一下,简单的说这几句讲的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道”,做到内外交感,阴阳调和,即可天人合一,如同神仙一样。这就是一种理想状态。百姓在苦难之时,或许会为他们带来一些希望,让人们对于未来有所憧憬,所以将它放在正文的开篇。通过这几句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彼时佛教大行其道,但道教文化在中国的确影响深远。下一期我们继续解读,贫人一万留三个,富人一万五千三究竟什么意思?3个和是怎么来的?

连载中,未完待续,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