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白了这3点的人,往往活得更通透,过得更 [复制链接]

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实际上,一个人过得能否快乐,可能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少财富和名利,而是你以怎样的心态和状态去面对生活。

人生在世,很短暂,生活本就不易,把自己活明白,活得通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活得通透的人,最幸福快乐。

通,即豁达开朗,遇事不钻牛角尖,把日子过得好;透,是明白事理,看透本质,处世从容有度,分清轻重缓急。

活得通透的人,往往能做到这三点,过得更洒脱。

1

凡事想得开。

凡事想得开,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想开点,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

人,活的是心情。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少一些胡思乱想,才能多一些简单美好。

凡事看淡一点看轻一点,生活中的烦恼也就少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学会不计较。

有些事,该放就放,有些人,该忘就忘。

生活里太多的烦恼,其实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心若计较了,烦恼便会越来越多;心若想开了,烦恼才会越来越少。

罗曼·罗兰曾说:“人们烦恼迷惑,实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看不开,想不通,放不下。

想得开的人,哪怕遭遇再多挫折,依然能心怀美好,遇见美好。

苏轼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四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放”中度过。

在他42岁时,他因“乌台诗案”受小人谗言,被宋神宗贬到*州。

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为百姓谋福。

他保持盎然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

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了他诗词文章乃至做人的境界。

后人发现很多流芳百世的诗词,都是他在困境中创作出来的。

林语堂评价苏轼:“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太多的不如意,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大可小,比如盛饭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你特别喜欢的碗,你若纠结、懊恼、自责,影响了品尝美食的心情,甚至很多天都闷闷不乐,那这件事就被夸大了。

若你想开一点,那碎了的碗也可以被解读成“碎碎”平安,或者自嘲一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的心情就会立刻不一样。

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内心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有些人把烦心事当成过不去的坎儿,有些人把烦心事当成人生路上的考验。

事有多面性,人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

遇事想得开,将烦恼忧愁抛脑后,日子才会更加灿烂。

无论贫穷还是疾病,能够陪伴你走出困境的永远是,你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境。

生活越难熬,心态越得好。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事,想得开,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不好的路总会过去,不幸的日子也总有尽头,别放弃,都会好起来的。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扫不除的阴霾。太阳每天要升起,希望永远都会在。

没有人能没收你的幸福和快乐,只要你自己的心始终朝向阳光。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生活一定另有安排。所有经历过的一切,都会成为黑暗里闪烁的星火,照亮你前行的路。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一切都会过去。

遇事想开看淡,笑对人生的人,终能穿透迷雾,照亮黑暗。

凡事想开了,便是智慧,也是成长。想不开,就成了心理负担,也成了折磨。遇事想开些,心就简单了,人也就轻松了。

凡事想开一点,心头就宽一点,生活也就幸福多一点。

2

懂得知足。

《增广贤文》有两句广为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很多人都不容易满足,也不懂得知足。自己拥有的,总是觉得还不够好;自己得到的,总是觉得还不够多。自己没有的,看见别人拥有了,很嫉妒;自己没得到的,看见别人得到了,很在乎。

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拥有的,其实,一回头,别人也在仰望和羡慕你所拥有的。懂得知足,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才会真正幸福。

人们总是从自己选择的人生,看向自己没有选择的另一种人生,感到羡慕,感到后悔。人性的不满足,让很多人无法真正享受他们所选择的幸福。

当一个人达到了一个层次,过上了一种生活,自然又会看见并且赞叹另一些人的人生,觉得那样的人生看起来更好或是更有意思。

不要太羡慕别人或是太埋怨自己,要学会享受过程,试着只跟自己比较。

当你开始学会爱自己,就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会身心疲惫。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

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一家人平安健康不是幸福吗?父母健在不是幸福吗?有爱人相伴不是幸福吗?儿女绕膝不是幸福吗?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知足,就是幸福。

有位老农,家境很一般,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昏时,老农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讥笑他说:

“我们仅仅可以衣食温饱,这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老农满足地说:

“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在,才能发自内心的快乐。

有个鱼贩,住在岸边的别墅,每天早出晚归,担心大海和天气,担心鱼价的涨跌,根本没有一时一刻的快乐。

一日,他在沙滩上踱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他想起了自己无忧的日子,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怎么这么快乐呢?”

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略有所悟:这个世上,只有知足,才能快乐。

知足常乐,不是说说,而是每时每刻,内心真的知足。

知足,其实很容易,就是:

手里有一颗糖,就不会盯着别人手中的那一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便会幸福。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今天比昨天过得更幸福快乐,便不枉此生了。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内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

一个人的欲望太大,就会滋生贪婪,贪婪又会占据人的灵*,使其无所不用其极。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欲壑难填,自然要劳神费力,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去非法获取,人生何来幸福快乐?

在生活中,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糟糕的现实,而是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欲望一大,心就小了,缩在井底,哪还看得到天边的彩虹?欲望本无对错,错的是主客颠倒:当你主宰不了欲望,便被欲望主宰。

把自己的欲望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张弛有度,才不至于被欲望奴役。

人之所以过得不幸福,就是没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总是索求不现实的东西,所以,才时常苦恼。当你真正学会了知足,就会发觉所有的苦恼都是庸人自扰。

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知足。

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知足、安定与丰盈。

宋代诗人林逋,舍去名利,远离高屋广厦和市井繁华,隐居西湖孤山脚下,“梅妻鹤子”,生活朴素,也怡然自乐。

他在草庐前后种满梅树,平时倚在梅树旁看白鹤起舞;或驾一叶扁舟,往来烟水之间;有时诗兴大发便随口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一生过得诗情画意。

他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贫贱也能快乐,恰恰源于内心知足。

知足常乐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请记住——知足才能常乐。

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知足的人,才能快乐。

3

懂得装糊涂。

《菜根谭》说:“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

事情不可做尽,机关不可算尽,谋略不可用尽;有些事,该糊涂就得糊涂一下。

遇事多想的人往往活得最累;而心思简单,遇事糊涂之人往往悠然自得。

有时候,心里明白却装作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清醒,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做人糊涂一点,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修行。

古语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所以,做人糊里糊涂也挺好,只要心里清明澄澈,能做到小事装糊涂,大事不糊涂,才是真正的智者。

懂得装糊涂的人,看似是傻,实则是聪明。

清朝文学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

他还在这四字下题一行跋语: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在生活中,适当地装糊涂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智慧。

有一次,郑板桥在走在大街上,后面有人指名道姓地骂他。

有路人过来悄悄地告诉他:“有人在背后骂你!”

郑板桥毫不在意,淡然地对那人说:“也许是骂别人呢。”

路人又说:“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怎么可能是骂别人?”

郑板桥假装糊涂:“怕是在骂别人吧,可能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

如此以来,骂他的人也感到不好意思了,惭愧地向郑板桥道歉。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在世,有时的确需要聪明,但更少不了糊涂。”

聪明虽然不可少,但有时候也需要糊涂一点。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遇事糊涂点,生活简单点,幸福会多一点。

人这一生,若想开心过,贵在修得一颗糊涂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活得太清醒,想得太多,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和担优中,惶惶不得终日。

内心整天兵荒马乱,美食在前却不知味,躺在柔软舒服的大床上却无法入眠,对周边的曼妙风景也无心观赏。

清醒的人,凡事都会看得太真切,任何事情也要争个明白,如此,放在心头的事多了,自然也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活得太清醒,就会看得太真切,什么都容易较真。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人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如此看来,糊涂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说:“人生的两个基本点是糊涂点,潇洒点。”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

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

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钱财利益上糊涂一点,不伤和气;人情算计上糊涂一点,无愧良心;争名夺利中糊涂一点,不费脑筋;流言蜚语里糊涂一点,不累耳根。

与人相处,即使心中清楚明白,也不宜咄咄逼人。

怀揣着抱朴守拙的心态,实际上是以退为进、通透洒脱。

心里明白,表面糊涂,是看破不说破,是给人台阶下,是自敛光芒,让人如沐春风。

老子曾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世人都那么清醒明白,唯独我暗昧糊涂。

身处凡俗许事烦,难得糊涂少清闲,万事不要太较真,有时候糊涂待事,反而会让我们得到的更多。

糊涂不是愚蠢,不是傻,而是一种旷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拥抱幸福的生活大智慧。

糊涂一点,才会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自在。

相反,如果事事计较,把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反而是一件自寻烦恼的事情。

糊涂是一种境界,能做到的人,多半活得更潇洒。

潇洒是一种状态,活得潇洒的人,多半活得“糊涂”。

凡事不要太较真,人心不要看太清。

经历越多越会发现,活得越清醒的人,越痛苦。反而是糊涂一点的人,倒是活得更洒脱一点。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笨人。”

人,糊涂一点,生活才会顺一点。

生活中,学会凡事想得开,懂得知足,糊涂一点,过得更洒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