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简单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就有了相对的丑,因为知道善之所以善,于是就有了不善。有和无相对而言,难和易也是相辅相成,长与短,高与低,音和律,前和后,一切事物在相对相生。所以圣人采用无为的态度,不去言传身教。让万物按照原本的规律去发展,而不人为干涉。存在即为合理不去强加改变,成就而不自恃,成功而不自私占据,唯有从未拥有,才永不会失去。
从本章开始,道德经开始讨论道的具体内容。本章的重点首先是以相对比较的方式讨论什么是美?我们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讨厌丑恶的东西。但美是形容词,它一没有绝对的度量,二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变化。汉代女子以绛红朱唇,开档小裤为美,晋朝以身体纤细为美,唐代以丰腴为美,。。。。到了当今,又以骨感、性感为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美的鉴证不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认知观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明清推崇的裹脚陋习,现在还有人认为是“美”呢?病态而已!
所以,美有绝对定义标准吗?答案自然是没有。
美和丑是对立存在,唯一而不可互缺。有了不喜欢才又喜欢,有了善才有了恶,对于善人来说,积德施舍为德行,对于恶人来说,强取豪夺也是德行。你眼中的美,或许是他眼中的丑,他行的恶或许你结下的善。在对比中,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形成排斥,但这种矛盾也是相生而成。没有短,哪有长,没有音,何有律?
一切正如道家的标志性符号,阴阳鱼。黑白对立,相互作用,有圆有尖,有宽有窄。你中有我,我中又有你。这就是道,亘古长存的宇宙基本法则。
其二世间万物在相互对立同时相互作用。任何的倾向都会打破这种既定的平衡。一个人从出生,在自然抉择上,就有很大的偶然性。能够出生的人都是自然法则选择的辛运儿。而之后随着器官的不断成熟,胎儿逐渐有了五官感应,在封闭的羊水胎体中成长。直到有一天,瓜熟落地。一个真正意义的人出生了,而从此,你在开始思考的时候,往往就忘却了天性,就像当年你无师自通学会羊水中游泳,而如今这种本能却不是每个人都还掌握。
你成家了,你有了事业,还有了孩子。随着皱纹的增长,你认为你对世界已经充分认识了。于是你开始利用你的能力去主动干涉一些事情,为了更好的生活,你在残酷的竞争中,尽可能的去解决每个困难。甚至有时采用一些违背道德的手段。
你成功了,事业大获丰收。于是你欣喜若狂。你失败了,失去了你拥有的一切,于是你沮丧,意志消沉。但不管怎样,时间还是一分一秒的流逝,即使我们有了绝望轻生的想法。又或者拥有极高的财富实力,你能改变时间吗?不能!正如常说的那句台词,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他载着我们从新生到青春,从生到死,你从上车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了选择,只能等待自己的终点站。
是不是感觉有些悲观?不错,正因为此,我们的喜怒哀乐在相互对立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发生转变的。但世人往往只愿意接受好的结果,没有人愿意看到悲剧结局。虽然时常发生,但咱们还是要谈点正能量,不是吗?
怎么办?老子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顺应天道,大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决心,有智慧去抛弃以及超越自我情感,以第三者眼光公允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将自己与道融为一体,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去看待万物。
恭喜你中奖了!嗯,知道了。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要死了!哦,知道了。就是这种看似消极的处世哲学,才是道家所推崇的“积极”,不以物喜,不以事悲。顺应自然,不刻意抵抗,在变化中自然变通,不去强求得,也不去失悔不得。没有得,就没有失去,而没有失去,就没有烦劳。
小编说的只是片面之言,未必适应每个读者。学问不辩不清,道亦有天道,也有老子圣道,还可以有个人之道。欢迎评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