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二章什么才叫作真正的无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微信群 http://wzdushi.com/xinwenkx/6943.html

关于无为的概念,后世学者可以说研究了又研究,最终有些人认为此是不可说的。

确实,细密之处真的需要我们努力参悟,但是大概轮廓和方向还是可以说一点的。

1、不可虚妄地制造没有意义的观念,或者为了解决矛盾制造出新的矛盾。

《道德经》第二章首先讲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这里老子首先提出了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我们仔细分辨老子这段话的语言不难发现,老子在这里提出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不是在承认事物的矛盾,而是想要避免矛盾的产生。

所以才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也就是说不能提倡什么是美(好)的,目的是防止人们观念上坏的事物的产生;不奖励善良,目的是担心坏事物的产生。

为了更明确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引用《六韬》中的一段文字来佐证: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待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我们看了这一段就应该明白此段正是对统治阶级而言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实际就是说使“金银珠玉“等物为美,那么不好的事物就产生了,人们就开始追寻那些金银珠玉,进而使人们厌弃起石块瓦砾,紧接着就又产生贫穷和富贵等等观念。

当然老子的许多观念是针对当时的某些情况来说的,历史在发展,许多观念已经在人们的脑海根深蒂固,现如今我们也不可能回到战国之前。

但是老子这种认清楚矛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然后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的理念却永远值得我们参考。

我们再总结一下,那就是:不提倡为了解决矛盾,制造新的观念致使产生新的矛盾的解决办法。并且提倡否定矛盾的一方面使得矛盾的两方面全部消失的解决办法。老子说的“无为”也就是体现在这里。

2、“为而不恃”。

《道德经》第二章第二部分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这一部分又进一步讲解了圣人对于无为的具体做法,其实并不是不为,而是要做功劳,但却不依仗功劳,甚至不占有功劳的利益。也正是这种不为占有功劳利益的为的心态,才使人的品德修养推到了极致,并使古代的许多智者谋客得以明哲保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