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独家解析版本第二章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前后共分81章,前两天已经解析过第一部分了,今天在《弯豆聊国学》里继续解析第二章部分,以后还会对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进行解析,后期还会对这些解析,做相应的视频诵读。

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里有如是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已②。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③,音声相和④,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⑤,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⑥,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①、斯:在此处可译为,就、那么………就或这的意思斯,在文言文里有不同的解释方法,用在语首、与语尾所代表的意义也完全会不一样。

②、恶:丑,已:可译为“了”语气词

③、下:低,相:互相、彼此。盈:满,增加的意思

④、音声:这里音和声是分开的,各有各的意思。在古代奏出的乐声复杂称为音,简单无节奏变化的那些单声调的则为声。

⑤、始:此处可理解为管或管理。

⑥、恃(shì):依赖、依靠

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成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世上有和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难和易也可以互相形成,长和短是通过相互比较来显现,高和低在相互充实,音与声在互相称托中谐和,前和后互相补充相连达到永恒的完美。所以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事物,用不言的方式施教于人: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去理会,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炫耀。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其功也无所谓失去。

用白话文理解这段话意思便是: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样子,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是因为更懂得什么叫恶。世上有和无是能够互相转化的。难和易也是在二者的相互比较中得出的相对结果。长与短因比较有而有了结论。高与低在比较中相互丰满、充实。声通过音的烘托应和,成曲为调才显优美。万事万物也必须前后互相链接照应才能实现永恒!因此,得道的圣人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做法。遵循万物兴衰周而复始的自然法则,并以此因势利导,做有为之事,而不是独断专行。建功立业取得成就后,也不会贪恋功名,炫耀自夸或独享其利。正因为圣人的不居功、不自傲、不追求私人利益,对那些功名利禄即使失去,也并不会产生失落感!

此为原创独家解析版本,喜欢请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