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千遍“道德经”后,我发现了交易的终极秘籍!(1)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从古至今,对哲学、科学、*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我在南方修习国学多年,也因此,对《道德经》这本智慧经典有着特殊的感情。
记得十多年前,还未从事金融交易行当,就开始通篇背诵;但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当然,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通透了。只是,多年后,经历了生活的荆棘和交易的起伏后,对《道德经》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借此机会和朋友们分享一二。
读道德经,可能都想获取点什么?如果要让我们得到最大的提升,拥有长久的生命、充沛的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切实有效的执行力,就必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自然属性,了解自然的人。
想要深刻认知我们的自然属性,来先看看《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见到的事物、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
宇宙万物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从一生二,二生三,直到万物万有,是万物的源。人们要想认知大道有无边际,必须要修到常无的境界,才能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
无与有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元,说了一个元,又不是一元、两元可以究尽的,元的里面还有元,分析到空无的里面还有空无,妙有之中还有妙有。由这样去体认道的体用,有无相生,是妙中有妙,妙到极点更有妙处。如环之无端,永无穷尽。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它有时在显示宇宙天地间的一种原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亘古蛮荒状态;又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老子对“道”的尊崇,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探索,他的“道”具有对世界、社会、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源于他对自然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人生智慧、人生修炼的沉淀。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深入探索和感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身体、精神亦或在外界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原始的依赖性,犹如鱼儿和海洋,幼儿和母体。古代中国有句话叫做人穷则反本。这里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指“宇宙自然”。
当智慧生命对未来和现实感到失望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向宇宙自然求助、探索、寄托的深切愿望。出于一种压力下对现实的种种期待,人们会推本及源,回归自然,努力向自然界汲取精神和物质的养分,平复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面影响。特别对交易者来讲,每天面对复杂的全球环境、交织错综的*治经济博弈,恐惧、欲望、喜悦和烦闷等等情绪繁杂缠绕在交易者的周围,自然而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损耗大量的心灵力量。
反观中国古代智慧者,他们对宇宙、自然、人与社会竭力尽智地探索,正是一种在国家和社会压力下,对人类精神、身体乃至身处世界的一种探索研究和复苏发展。由此我们在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对“道”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动力探索的同时,应吸收和学习这种探索过程和结果,应用到交易者自身。
从自然和哲学的角度观察人、社会、世界,找到正心、诚意、修身的理想方式。使交易者的身体和精神摆脱文明带来的负面压迫,进入到纯净的、身心合一的理想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交易中没有恒定如一的有效交易方法,交易的操作是建立在对环境的分析上的,环境的变迁、人们知识和经验的不同,都会对交易者的交易产生影响,使其出现种种结果。所以,交易者要以自然观察者的角度,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第一章就分享到这里,请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