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读道德经第二章 [复制链接]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为什么会有美的存在,是因为有丑。有善,是因为有不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都是二元对立的东西,有任何一个就必然有它的对立面,才能形成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对立,简单的讲就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长的一模一样,那么人还有美丑之分么?当然这里并不是要人有分别心,有比较心,这些都是方便说,就如前一章所讲,起名是为了方便传播,这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讲苹果命名成苹果,但是我们不能给所有的苹果都起一个名字,虽然不能都起一个名字,可是我们可以用一个个的合集来区别开来,比如大的苹果,甜的苹果,但是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无论是甜的还是不甜的都是苹果,苹果就是一,而这个一可以分成万千无穷无尽的个体,这也是从古至今,华夏子女都知道看待万事万物需要一分为二看,虽一分为二看问题,却最终解决的是那个整体,无非就是阴阳比列不同。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包含很多的对立面,所以圣人做事不是为了有所为而为。无为之事并不是指不做事,如果是指不做事,那天下人都不做事,天下人都是圣人了,后面解释什么是无为。行不言之教,也不是说做榜样,或者不用语言教化众生,而是说不用说教的方式去教化众生,因为当你用说教的方式,就必然带上了自己的观点,喜好等等的东西,言语跟万物一样,也分阴阳,阴不对,阳同样也不对,如同是盲人摸象,都是象,但又都不是象。行不言之教,是指不去刻意教化,而是根据众生秉性等等在关键的地方引导,至于又没有言语,有没有行为,并不重要,只是方法。这些方法用在适合的时机,适合的地点。就如同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岗位一样,他不为了言说而演说。无为是什么: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就是解释,百度百科的辞的古意为诉讼,打官司。那么万物做焉而不辞就好解释了就是不用激烈的方式去引导万物走向兴盛,而是让万物自然发展,自己所作为都是助力,而不是推力。生而不有,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过任何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恰逢其会而已,简单点讲,比如我现在有个手机,为什么要有个现在去表示,可能我可以用这个手机一辈子,但是归老以后呢?连自己的肉体都带不走,更何况是手机,这只是在这个世间,这个地点你跟它在一起罢了。最终你们都是要回归道的本源的;为而不恃,前面讲到引导众生,这些都是作为,都是为。但是要怎么为?就是并不依赖这些特定的方法去做,譬如条条大道通罗马,你给别人指路的时候,在中国你便指中国通向罗马的路,但是如果你在美国,难道你还能告诉别人先绕到中国在从中国的路去罗马么?这也是所有方法,都是方法,但都不是特定的方法。功成而弗居,你通过上面的方法引导别人走向成功,但是不居功,不但要自己不居功,同时也要让别人不觉得你有功,这些才是无为,当然这些也只是说了一些而已。各种差别还是需要有缘人自己体会。最简单讲,你做了一件事,帮到了别人,但是别人不认为你帮了它。这些解释都是片面的,如同盲人摸象,里面的差别需要用心去体会。最后一句,第一你不居功,别人也不觉得你有功,那么要怎么才能丢到呢?就如同你手里都没有砖头,又怎么能把砖头丢掉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