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小豪国学智慧天地人合道第二章源 [复制链接]

1#

在人类的思维中,形成了时间的概念,就会有过去和未来,开始和结束的概念。这是人的思维对万事万物一种分别的能力。是属于后天思维模式在顺运动中自然要呈现的状态。佛教里面讲的“分别”就是指这个。它告诉我们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就是要让我们启动先天思维模式。其实,我们在后天思维模式里,持续在顺运动里,是很难做到的,那么首先就要认识这种分别,它源自哪里?

我们在运动这一章里面讲了,逆运动就会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开始运动的源头。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拍一段视频一样,我们顺看跟着剧情运动,看到这个影片中发生了所有的事。我们如果倒放,那么就能追溯到影片最开始的发展状态。然后再行逆运动,你会发现这部影片一开始是不存在的,是几个人在那里“无中生有”编出来的,是几个人的思维运动聚合而来的。那么,这部影视的源头是人的思维运动,这个思维运动的状态包含了影片中的一切信息,包括剧组成员的出现、导演的出现,以至后来通过这部戏走红的演员,他又通过这部戏创造出了新的事物,都是源于最初这几个人的思维运动而运动出来的。

我们要修一栋大楼也是一样,大楼的形成是运动的结果,它的源头在最初那几个人思维的运动。一个城市的形成现在这样的结果,最初也是那么几个人在那里的聚合,思维的运动。人的思维,一个人也好,几个人也好,它的思维运动聚合可以呈现很多很多的人和事。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延续,最初也是那个思维的运动在那里聚。天、地、人、万事万物呈现到今天我们看见、感知的一切都是源于那个“思维”的运动。注意,这里的“思维”是很强加于的。非要讲思维,那就是“自然的思维”。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专门讲这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这一章在讲:在天地还没有生之前,有一个“物”在那里浑然一团,这个“物”在道家里面称为“炁”,又称为“祖炁”。炁和气是有区别的。“气”是“炁”顺运动而运动出来的,看这两个字的字形就能感知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在形容这个“物”的状态。它好像是静止的又是动态的,它好像是“空”的,又是“实”的。好像是独立的,又是圆融、和合的,它一气流行,周而复始,又是在运动,而又没有损耗,所以,它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有强加于给他命一个名字,称为“道”。因为它太大,大到无所不包,好像不存在一样,因为它大到感觉都不存在;所以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到离我们感觉到很远很远;相反,而我们生活中却是处处都没有离开它。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包罗着天,天包罗着地,地包罗着人,在我们人的生活中,人所感知、见到的一切都是这“四个大的体”包罗的,道、天、地、人。而人居于其中,为人道。所以人也是一个独立的被复制的“载道之器”,我们的思维运动能在顺运动继续运动发明、生产物质。再逆运动返回到开始。所以,人要行逆运动就要向地学习,地向天学习,天向道学习,道又遵循自然的运动,为这种运动提供可运动的资本。

我们人在天地间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归于到这个“道”,这个“炁”,也就是这个“源”。

人类的信仰,核心就是信仰这个“源”,要归顺这个源头,和合于这个源头,以至人类各派宗教命名,只是不同的称呼而已。

人类对这个“源”的理解,能感知这个“源”的存在,能承载这个“源”。是我们的“灵”。《道德经》39章里面讲: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一也。这个“一”就是这个“源”。里面的“神”就是人的“性”。理性、本性、天性、性命的“性”。“灵”是人“性”的总称,这个“灵”字跟火有关系。火为离、为太阳,在人的身上为“心目之光”,向外的运动是,眼光见外物,向内的运动,是心目之光内照;向外为“眼光”,向内为性光。这个“灵”是和道同频的,和“源”是同频的。我在这里,只是用“源”代替了“道”的说法。“源”是我们这个时代人能接受的字。也可以这样讲,“灵”是“道”、“源”的“复制品”。

“灵”是灵动的、活泼的,能顺运动也能逆运动的。它同样能“无中生有”。把本来没有得事聚合起来,让它产生一堆可以听得见、看得见、享受得到的事。这是人“灵”的作用。“灵”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顺运动和逆运动决定事情发展的方向,向“阳”的一面或者向“阴”的一面。“灵”也是一堆看不见的、运动的思维,或者说意识,它们在内部深沉的运动我们粗心的人无法察觉。我这里是说粗心的人啊!一般的人在顺运动中没有去逆运动。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经典也是再讲这个。因为,道、天、地、圣人都是遵循一个运动的规则,先顺运动而再逆运动,在顺运动中而止,止住以后返逆运动。这里又延伸了一个“止”的概念,八卦里面的“艮”卦就是“止”。这个在后天八卦里面再详细解读。

也就是讲:“灵”是可以读懂“道”的。人通理,理通性,性通灵,灵通道,道合于自然,也可以讲,道藏于自然,要不圣人怎么讲“载道之器”呢?所以,叫做穷理尽性至命。

归根结底,就是要“悟道”,也可以称为“悟源”,文字的称呼都是强加于去表达,关键在于自己能明白,能够通到那个“源”。这个“悟”字,是左边的“心”字旁,加右边一个“吾”字。这个“吾”字是上面一个“五”下面一个“口”。左边的心,为先天,右边的吾为后天。五是中五,中道之五,下面的口是中道之五的那个中一,也就是中的那个空。这个在河图里面我要详细解读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字,文字的本身就是“法”啊。

归根结底就是“悟道”,悟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让我们的“灵”通达到“源头”通达“道”,来俯视我们人整个生命的运动,以明白这个运动的真相。灵再驱动“性”的运动,“性”再驱动思维的运动。思维再驱动“人心”的运动,人心再驱动言行的运动,从而能让我们每一个身体力行都能知道“顺中有逆”的运动。调整好了运动,也就得到了和谐,太平,长生、大同的景象。

源,包罗了一切。也是一切能量的“总”;

源,静止的运动,需要它而运动;

源,运动中的静,是运动中可以“止”为静;

源,无所不生、无所不能,随感召而动、而生;

源,无处不在,当下即是;

源,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源,可以称为无极。

“灵”和“源”的区别:源是灵的归宿地,源因灵的感召而排列,真阳为此而动,而生。灵不能自生,它需要得到“真阳”才能运动、生物、成物,才能变化,才能运动。灵争对人来讲的。

“源”和“道”同一个意思;

如果非要用一个图形来表达它,就是

图1源、道、无极示图

源图示

源,即本源,即道,一切的归宿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