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易经解道德经之三十六微明二字才是本章的核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后天易都是阴阳之道。

要么是阳长阴消,要么是阴长阳消。

阴阳这一对矛盾时刻处在变化中。

道德经中所言的矛盾也是这样,无论第二章所言有无相生,高下相盈还是本章的翕张强弱兴废取与都是矛盾。都处在互相的转换中。

这是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本章的意思。

这也是很多人视道德经为阴谋论的一个证据所在。

实质上,本章的核心在于微明二字。微明就是明微。

以道而言就是微明。以得道之人而言就是明微。

微明即是道微而明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微明和前面的几句话的逻辑关系何在呢?

道德经主旨是为明道立教而写。治国也是立教,在更大的层面立交而已。

儒家周易也都是明道立教的。这一点在读中国典籍时必须要注意的。

既然道德经是为明道立教而作。那么道德经的重点不会是告诉你如何从强变弱从兴变废的。

¥2周易全书彩图全解正版易经全译彩绘图淘宝月销量¥25¥75购买

前面的几句话实际上都是在描述一种现象而已。

这些话不是告诉你如何让对手变衰变弱变败的。

恰恰相反,老子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变化背后的那个主宰。

明白了强弱衰弱取与兴废背后的主宰就是微明。

这正如我在讲河图时所讲的河图公理。

太极是圆融的,运转阴阳。

换言之,无论阳长阴消还是阴长阳消。阴阳的消长变化都是太极主导的。

这就是微明和上面几句话的逻辑。

也是老子想要在本章表达的主旨。

接下来的几句话更是明证了我的解读是很符合道德经的主旨的。

柔弱胜刚强,很多人的思维又会回到前面几句话的逻辑。

实则不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老子并非是告诉大家柔弱怎么胜刚强这样的方法的。

实质上这里的柔弱指的是形而上的道。这里的刚强指的是形而下的器。柔弱胜刚强说得是道胜器。

无形的柔弱的道主宰运行左右着有形的器物。

这才是柔弱胜刚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尤其是最后两句话。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其实就是说的人不可离开道,物不能离开太极。

鱼离开水不能活,人离开道则沦于五行因果律,在阴阳的雕琢之下生灭。这是对修道而言得道的人而言。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是对用无为之道治国的人而言,对于老子来说,无为之道即是那个国之利器。

因为无为之道是顺道而为,自然而然的样子。所以百姓不知,感觉不到有人治国。

而把国之利器示人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前面几章所言的自矜自伐自是自彰。这显然是余食赘行,有道者不处的。

因此,本章的核心在于微明。

微明就是道是玄妙的不可见的,但物物有太极。明白物物之所以死老衰死是因为太极。就是微明。

实际上老子还是在说要执大象,要抱一。要中庸。要回归道心,以道而行而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