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十八章阴阳的互根性 [复制链接]

1#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译

大道荒废,也有仁义之士。智慧产生,也有伪善。六亲不和睦,也有孝慈的存在。国家昏乱,也有忠臣。

解读

对于第十八章的解读,是从阴阳的互根性来看待。阴阳对立,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没有孤立的阴或者阳。从这个特性来看待阴阳是关键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互根性,才会存在阴阳的转化。

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的时候是治世,有的时候是乱世。即便在乱世,君主昏庸,朝廷黑暗,似乎道义都崩坏了,但依旧有仁义之士,有忠臣存在。人类的整体智慧在不断地增长,可智慧产生,也会有人用巧智去作恶,会有伪善的存在。家庭中不和睦,也会有慈爱的一面,没有绝对的恶人。

在第二章的时候,老子已经讲解了相对性的普遍存在。对于相对性,我们要能够超越它,所以圣人是用无为的方式来作为,用不言的方式来教化。而在第十八章,我们要面对复杂的阴阳相对性,从阴阳的互根性来看待是重要的,这样不至于去片面地、绝对地看待。

因为只有从互根性来看,才能够看到阴阳的转化,而不只是将已有的情况绝对化。阴阳是相互包含的,当下主要表现为阴的特点,只有从阴中之阳来看,才能够去引导由阴转阳。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各种事物,就是会看到阴阳的对立性与互根性,而且会看到阴阳的转化。

通过统一地看待阴阳,我们可以感知到来自于整体运动的力量。如果是有欲、有为、有知的情况,常常是会陷入片面的认知。而无为的情况,就是回归无知,无欲,顺应整体的运动。我们可以从自身开始,去使得自身以及所在的组织,趋向于和谐的状态。哪怕有不和谐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阴阳的相对性和互根性,去引导它的转变。

阴阳的特性是很难去绝对地描述的。老子说,天地间的运动像是风箱一般,很多的言语也不能穷尽地描述,所以建议就是守中。中道,是不偏不倚,不分阴阳的状态。守中可以从整体出发,使得阴阳自然地回归和谐的状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