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应该怎么读2道德经与亲子关系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书接上回,先给大家解释下为什么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如此断句。其实很简单,因为下文论述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并不是无欲和有欲的问题。

我们继续看下文的举例说明,道德经的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便是进一步论述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问题:道是要从两方面着手的。我们都知道美,是因为基于有恶的存在,知善也是因为有不善存在。进而后面又举例出更多更好理解的现象:有无相生,长短相较等等。

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我们总把事情分的太清楚了,非此即彼,执于一端。就像读道德经本身,有人认为它就是让人无为的,就是图个清静。而有人认为他是让人积极进取的,无为只是等待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子下一句话便给了我们答案:是以圣人处无(无为),为(有为)之事,行(有为)不言(无为)之教,万物作焉(有为)而不辞(无为),生(有为)而不有(无为),为(有为)而不恃(无为),功成(有为)而弗居(无为)。通过我括号标注的,大家可以看出来,其实圣人做事都是有和无同时存在的。用一句话概括就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跟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就会生气发火。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更多的是我们本身情绪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放下情绪,而去考虑背后孩子没考好的原因,会发现,可能这次题出的确实有些难了,或者孩子这几天身体不舒服,确实没有好好预习。解决了背后的问题,孩子才可能下一次正常发挥。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明白,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分数,分数也一定会有好有坏。我们就会有另外一种态度,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共同尽力了,他的结果如何也就坦然接受了。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没了成绩上所谓的成功和失败。因为孩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好,才是更可贵的。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如此,就不会有失去。这是多么高的一种人生境界。我们为什么要把结果看成全部呢。大树并不是长成了以后才叫树,在它生长过程中,它也是树。正如人类本身,并不是到达终点我才叫活着,我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在活着,并没有区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