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书中存在的三个矛盾之处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百家号意林听语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抄袭者必全网举报!

正文:

每部哲学著作都包括很多概念,为了维护哲学体系的统一性和逻辑性,要求这些概念不但在使用上要具有统一性,而且概念之间要有一定的层次,不这样就易造成概念层次或使用上的矛盾,如果严重了甚至会引起整个思想体系的混乱。什么是概念的层次呢?比如马是一个类名,白马也是一个类名,但前者包含后者,二者层次显然不同。再比如用马这个概念时,一会儿说这种东西是马,另一会儿又说那种东西是马,这就是概念使用上的不统一。概念层次和使用上的矛盾与错误还不同,出现这种状况很多应该是疏忽或者考虑不周所致,而错误就是因不知而出错,二者性质显然不同。

《道德经》一书中也存在这样的矛盾,经过作者的总结,一共发现了三处。不过老子作为中国宇宙论的开创者,他的学说中存在着细微的矛盾之处,这反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开创者探索的艰辛。这和现实中的创业者一样,因此这是可以理解的。下面即对这三处矛盾的地方作一下说明。

第一个矛盾是概念层次上的不一致。

《道德经》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在这句话中道、天、地、人,这是四个层次。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句话中道、一、二、三、万物,这是五个层次。

比较这两种层次,显然出现矛盾了。对此,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老师说:“二可能指天地,于是在道和天地之间还有个一。这表明《老子》书中关于天地起源的学说有不一致之处。”

张岱年老师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前后两句话中概念层次不一样多,而是说这两个层次对应时,道和道对应,二和天地对应,但是一没有可对应的,这就出现不一致了。

第二个矛盾是概念使用上的不对应。

《道德经》首章中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历来争论最大的就是首章,可以说其中每句话每个字都有争论,而争论最大的就是这两句话。前一句话,作者已写文章辩证过了,对后面一句话,作者在这里仅简单说一下,以后再专门写文章辩证。

这句话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还有一种断句形式,即“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种断句形式都有大量支持者,且有相应的论据。

前一种断句形式的证据是《道德经》后面的两句话:

第三十二章说:“道常无名,朴。”

第二十五章说:“我不知其名,强字之曰大。”

这两句话表明道是无名。

后一种断句形式的证据也是两句话:

第四十章中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二章所说:“有无之相生也。”

这两种断句形式,催生了两种观点。

一是无名、有名之说,认为无名就是无。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

“有有名、无名的区别。这两个区别实际上只是一个,因为有、无就是有名、无名的省略。”

二是无、有之说,认为无名和无不一样。如陈鼓应说:

“故两说可并存,笔者居于哲学观点,兹取无、有之说。”

以上两种观点,不管是哪种观点,已产生概念使用上的不对应是一定的了。无名、有名之说和后面的有、无不对应。前面说的是无名和有名,而到了后面却成了有和无了,这肯定不对应啊。而这也正是第二种观点反驳第一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无、有之说其实就是认为道就是无,而这又和后面老子对道的规定不对应。老子后面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既然老子都说有物了,道怎么可能是无?不对应之处显而易见。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作者是持第一种观点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无名天地之始”的上一句就是“名可名,非常名”,再上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句话说的是道,第二句讲的是名,讲的肯定是道之名;假如不是为了讲道之名,那第二句还有何意义?第三句话讲无名有名,讲的肯定也是道,是为了说道无名,假如不是为了讲道无名,第二句话也没存在意义,因此第二句话起了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就是说道无名。第二是因为道是无名不是无,因此无名就是无,无就是无名。

第三个矛盾之处是概念使用上的不一致。

《道德经》首章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就话中的无名就是道,道是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在这句话中,天地和万物不是同一层次概念,天地要高于万物。始和母的层次也不一样。始是指始基,最初始之始,而母仅表示人或物之所出,没有始基的含义。比如白马生小黑马,白马是小黑马之母,但是白马不是小黑马初始,小黑马的初始还得有大黑马。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有物混成指的是道,而这个道为天下之母。比较前后两句话,“可以为天下母”这句话和前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不对应了,在概念使用上出现了不一致。前句话说的是道为天地之始,后句话又说成了道可以做天下母,而始和母前面说过了,层次不一样,因此这种说法不但使概念在使用上出现了不一致,而且还使道的层次被大大降低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做天下母的是有名,而不是道,而有名的层次在道之后,道可以为天下母的说法肯定相对把道的层次降低了。另外,关于天地和天下也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天地是指世界,而天下一般指天地之间,和万物是同一层次。

文章最后多说一句的就是,以上所谈的矛盾之处,应该属于客观原因,因为《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并非老子一人,因此出现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