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泊霆禅读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一生 [复制链接]

1#

很多朋友问我,何为禅读?我这一刻的感受是:禅,无我无设定,用开阔的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个宏大意识。

这几年整个世界处在物转星移的动荡期,我们通过链接《道德经》的高维意识,才能解决现实中眼前的各种困境。

前言:

现在的社会很有趣,很多人为了追求成功和幸福满腔热血,却在不知不觉中掉到了深渊里。很幸运的是,我没有顺着贪欲急流直下,而是向老子学习逆水行舟。这一章理解透了,对健康、事业、家庭幸福都很有帮助,值得用一生来学习和体会。

功夫大师李小龙最推崇的便是我国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关于水的思想深深融入到了李小龙的武学当中。李小龙在武学上的提升,犹如一般道者在“得道”前有所“悟”一样。

有一次,李小龙面对练武呆滞不前的困境,叶问认为他过于紧张,叫他放松,并叫他不要再练,回家好好想一想。李小龙在家停练足足一星期,仍然想不通。他于是出海散心,划着小艇,愈想愈恼,便以拳击水,顿然大悟。

扭扭神经

禅读《道德经》,主要以分享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为主,仅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启示:

一、上善不善,无上智慧

二、如水之德,无我变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

那些高尚的人,它的品质像水一样。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泉,衡量一个星球能否有生命的条件,就是有没有水。但是它从来不争,不争名也不求利,却无时不刻不利于一切生命。

不争决定了水谦下的品质,它处在众人之所恶的地方,比如在下水道、人体的大肠里。那些大家都不愿意呆的地方,但水,却从来没有远离过。

冰山上的雪水,是最纯洁的;在排污沟时,它却是最脏的。但是它在乎吗?不在乎,它保持着一种自然混融、无我的状态,没有好也没有坏的概念。

究竟何为“上善”?

这一章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最难理解的就是“上善”,究竟何为“上善”?我们需要通过对“道德经”的整篇通读来了解老子之意。

接上一章所讲“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前第二章所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矣”;后第三十八章所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以此来断定老子所谓的“上善”已经非常清晰了:“上善”不善,那些真正有品德的人,内心是不会执着和标榜自身有多么高尚的。

很幸运的是,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往往都是非常谦卑的,你能体会到他们谦卑的背后是深耕厚积的人格。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好像是在做利他的事,也有很多企业的理念是利他的思想;事实上,他们多数都有着名利的私心潜藏着,甚至有强烈的我执,完全以自我的需求为目的。

这种善老子很肯定的表态“善之为善,斯恶矣”;这种夹杂着私心的善是有*副作用的:如果达不到期望值会怨天尤人,如果达到了会更加膨胀,结果更糟糕。

就像李开复一样,曾经深陷在名望的光环里疲于应付,最终身患癌症。我山东老家的一个亲人才五十岁,她从小到大到为人母,总是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是人人称赞的好人一枚,可惜得了癌症走了。

问题就是她是内心有要求、有执着的善,产生的副作用害了自己。《*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你内心淡泊、无有执念,不会患得患失,才能聚拢精神百病不侵。

现在很多所谓的网红,结局一样不会好,因为有执必有失。孩子的教育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全天下的家长和老师的心都是善的,希望孩子都能考北大、考哈佛,但老子说你们都错了,因为那多数是你的私心、你的欲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所以很多的家庭常常因为教育的问题搞得家人、孩子和自己伤痕累累。我也常常问自己:我有给孩子机会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吗?我有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内心吗?我开始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了吗?孩子什么时候能做他自己呢?

善可以分为小善、大善、上善,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做多了在心里扎下善根,将来就会长成大树、做大善,积善而成志。如王阳明所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即便是你志在利益天下,但也以“实无功德”之心处之,这就是老子所讲的“上善”。

儒家思想“仁者无敌”的仁者也就是老子所讲的“上善”之人了。中国近代有一个家族,无锡的钱家,这个家族总共出了包括钱学森、钱穆、钱伟长、钱其琛等十几位的国家大才。

钱家有一本从唐末传承下来的《钱氏家训》,家训中有一句话“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己身勿谋也”,意思是说,我们做的事如果能让天下人受益,那就一定要做;如果这件事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千万别做。

做企业都在提倡内圣外王之道,如何才是内圣呢?经典书籍《菜根谭》中说:“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表述:“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栗可当万钟之报”、“为善而即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企业界都在学习的稻盛和夫有一句名言“动机至善了无私心”,他老人家说:“每当我面对困境,踌躇不前不知如何做决定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来严格的逼问自己。我认为只要抱着无私的、美好的、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任何困难的目标都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的大乘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教义:“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估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等。

峨眉山有个百岁高僧通永老和尚,有一天他的一个徒儿问: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老和尚:成不了。徒儿:为什么?师父:因为佛不是打坐、读经成的。

徒儿:佛是怎么成佛的?师父: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

徒儿:佛都想过什么?

师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舍,如何让别人好,如何让让大家都得道。

“处众人之所恶”对于企业家和品牌有什么启示呢?

作为企业家,能做大家都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那些苦脏累的活你能干,那些最难的事你亦能身先士卒,意思是说做领导的要率先垂范。二是对企业来讲,要找到消费者或者国家最迫切的需求,也叫痛点,或许国家为这事都痛彻心扉了,这就需要企业以无我而无畏之心勇敢的承担责任。

就如华为一样,在关键时期敢于为国家为民族而奋力一搏,虽然这一仗极难,如今胜负未分,但却已赢取了天下人心。恰恰相反的是,联想似乎从未在科技创新上有所发力,也失去了人心,品牌也丧失了生命力。

共产*当初一穷二白,毛主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主人等,得到了几乎所有穷苦大众的支持,正是有水的智慧,他们既做了大家最不敢做的事情,又喊出了人民最迫切的需求,并且以身作则,何求不得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本章共讲了七个善,其实我理解是它们之间有因果递进的关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它们是“因”的部分。

这些仁者居住在哪里,他们就造福那里的一方水土成为福地,如水的品质一般,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水亦象深渊一般深不可测,那些仁者的心亦如深渊,深不可测,含污纳垢,无所不能容纳。

水更是生命之源,以云气雾露、江河湖海等不同的方式给与了万物生长发育的无限可能,仁者亦如水一般以万千变化而广结善缘,无有我执而随方就圆。

-居善地-

具有像水一样品质的上善之人,他居住的地方,也会成为福地。相传尧在传位给舜时,暗中观察了他很多年,发现只要是舜在的地方,那里的人都会向善,舜住在集市,市场就没有坑蒙拐骗;住在渔场,渔夫们便学会互相谦让。

这种文化氛围,谁不爱呢?孔子一辈子都在提倡恢复周礼,春秋战国时期,文人特别向往周朝,那时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如果企业内部外部能做到像水一样,成为善地,那么员工和客户都会信任和爱戴这个品牌。就像我家孩子现在所就读的以培养“经世大才”为使命的华夏学校,在不经意间,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师们满满的善意和正能量,我常常被感动。这里附近的小区和村子也受其影响,都很和谐友善,我在这里小住一下,感觉很不一样,有点像理想中的乌托邦。

-心善渊-

有一句话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水的不争和谦卑善下,让它能够不断沉淀和凝聚,最终成为不可测量的深渊。我们的科学至今仍无法真正探寻真正的海底,海底的深邃和智慧,仍然吸引着无数的人。

很多人都在抱怨社会的浮躁,变得无利不起早。个人呢,容易看问题浮于表面,被短视频、游戏和各种舆论所操控;而企业呢,则容易急功近利,疲于应付眼前的事,无法扎根和深挖,缺乏特质和品牌基因,往往容易随大潮而死在沙滩上。

“立足于高山之巅,然后所见始广;潜行于深海之底,然后所行始切。”

-与善仁-

“与”就是接触他人,善就是无我而善变,仁就是慈悲。

在文林古村时,那边的山好水更好,一家人经常沿着蜿蜒而上的小溪散步,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下水玩耍。那时候对水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向水学习变通,水遇高则绕,遇低则聚,遇直则直,遇曲则曲,遇冷则冰,遇热则气,遇海则融,遇风而浪,水之德--无我也。因为无我,所以能千变万化的利益一切生命。

前面三个善是在因上努力,后面的四个善“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言语上大家信服;管理上能得人心;做事业皆遂所愿;变革时能把握规律。

-言善信-

言必信,其实就是《弟子规》所讲的这个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信守承诺,是现在经营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守则,更是无价之宝。大道至简,李嘉诚先生用一生来践行诚信经商的信条,所以他的声誉为其商业帝国带来了各种的支持和便利。商人(企业家)在五行属水,水是流通的,五湖四海都可以互通有无。疫情因为互联网更加速了跨区域的流通。商人和商品都要有水性,是不断满足他人的需要,是利他的。过去的秤代表商人,秤上刻着"福禄寿"三字,就是提醒做生意要公平守信,不能亏了良心,损害了"福禄寿"。

-*善治-

“善治”和西方所讲的“管治”,是不一样的。西方的管理更像是大禹的父亲鲧所采用的的堵塞的方法,而《道德经》所讲的“治”是大禹治水所强调的疏通。通过疏通来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

周厉王时期,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腾。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告周厉王说:“王上,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可厉王根本不听。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发现咒骂朝廷的人就抓起来治罪,人人自危,整个镐京,变得格外沉默毫无生气。

厉王却还以为自己的管治产生了效果而沾沾自喜,对召虎说:“你看,还有谁在说什么吗?”召公虎听了,对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河流堵塞,水涨堤溃,伤人更多;而应采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广开言路。如今大王以严刑苛法,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险吗?”厉王对召公的话置之不理。最终官逼民反,悔之晚矣。

*善治,管理国家或企业是要有水的智慧,学会柔弱胜刚强,少用控制和管制。

-事善能-

干事业、做项目时要像水一样拥有千变万化的能力,你千方百计的去做了,哪里还有做不成的事。《孙子兵法》有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像我们的人民*队所倡导的理念:“敢于胜利”,做事业也是要:“敢于胜利”。

特斯拉CEO马斯克是一个传奇,他是发明家、创业家和亿万富豪;他跟苹果创办人贾伯斯一样,都被称为「改变世界的科技狂人」。现年49岁,曾多次创业的马斯克在邮件中写道:“我根本不在乎。数字么,涨涨跌跌。真正重要的是打造人们喜爱的伟大产品。”

-动善时-

动善时,就是我们做事的时候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洞察先机,善于把握趋势。从自然规律来讲,你要懂得春夏秋冬、五运六气的变化之道,知道秋收冬藏、春生夏长。

这些你要懂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通晓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把事做好,这个规律主要是时间上的规律。所以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任正非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时代领袖。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是承接了第七章,如何能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用水来比喻,然后接着用这几个“善”来表述。最后总结,为善而不争,吉而无害。我在多年的声浪理论授课和实践中,也在倡导水的哲学,那些“有道”的企业,明白这个道理,品牌对于用户,应该像水一样“无我、利他,谦柔、变通”。

朋友,让我们像水一样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