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密道德经之第二十章篇二十 [复制链接]

1#

独家首发,严禁剽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通行本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洎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儾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飚飚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天下有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帛本作唯与诃,其相去几何?″唯,应诺声,相当于是。这里表示顺从、和谐。阿,原文应是帛本的呵,呵斥声。这里表示粗暴、争吵、指责。单从文字表面很难看出这句话的内涵,它其实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模式,一种是圣人以天下为公的统治模式,一种就是像当时私有制、家天下的统治模式。圣人统治长治久安,因此用一个唯″字来表示他。春秋时期天下混乱,诸侯之间相互指责,大打出手,所以用一个呵″字来表示。春秋时期与古代圣人统治时期相离已经不知有多久了,以至于老子还在向往那个年代。这就是其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帛本作美与恶,其相去何若?通行本第二章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天下都说那个时代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没有可恶的战争行为。美″代指的是圣人统治的美好时代,恶″则指当时的战争行为。他们的品行相去有多大的差距呢?这就是″其相去何若。

绣呵穆呵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怕什么呢?老百姓又怕什么呢?洪水猛兽是古代两大自然灾害,可战争造成的灾难远比自然灾害要严重得多,谁都害怕战乱,这就是人之所畏″。我们现在都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了,那是神、是仙,可现实中的老子也是凡人,只不过思想觉悟高,老子不但觉得战争可恶,更可怕,所以说亦不可以不畏″。老子痛恨战争,是一个坚定的反战者,他写《道德经》就是想通过理论,使当时或以后的统治阶级能警醒,做一个无私、无欲、无为、不争的统治者,使天下能保持长久的太平。

荒兮,其未央哉:帛本作″望呵!其未央才!″帛本的望经文中多处用到,而且是指光线能产生视觉,所以用望来表示,这里取本义,指看、观望。春秋时期的战乱已经持续很久了,但在老子看来,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望啊!这战乱的局面好像看不到尽头。未央,没有尽头。才,通″哉。

千年一回

下面就《道德经》的一些事实作一下说明/p>

第一,《道德经》是专门针对统治阶级而写的,历来有人把它跟修身养性、寻诊问药甚至装神弄*扯上关系,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读懂《道德经》。

第二,《道德经》是以无私为主旨思想,而且贯穿始终。用一句来概括它,这里借用孔子的一句话″《道德经》一言以蔽之,无私邪!用三句来说明它,道有无私、无欲、无为、不争等品行,因此它是恒久的;圣人遵从道″的品,他是有德的统治者,所以他的统治时期天下太平,统治地位也能确保长久;以此来奉劝当时或以后的统治阶级,以圣人为榜样,放丢私有制、家天下的统治模式,要天下为公,做一个无私、无欲、无为、不争的君王,这样才能长治久安,统治地位也能长久。

第三,《道德经》是一部用隐语写成的书。老子对很多特定词和语句都是抽象的描述,并没有作具体地说明,这就像只有谜面而没有谜底的谜语书。

第四,《道德经》是用语段式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式给通行本分八十一章创造了条件,分章有利于解读和诵记,但有的章节把不同的话题放在了一起。

第五,老子称自己的言论为建言,通行本第四十一章有是以建言有之″句。不管是叫《道德经》还是《老子》都是后人冠以的书名,重要的典籍可称为经,子″是别人对自己的尊称,不能自称,也没有人会称自己写的书为经。

第六,《道德经》语段(或章)的顺序排列是错乱的。虽然是语段写作,但也有论过道、德、以奇(畸)用兵、圣人之治等大话题,可这些相类的话题并没有放在一块论述,甚至有相互穿插的现象。

第七,《道德经》有写作背景和人物原形。老子是以春秋时期的诸侯混战为写作背景,老子是因战争而写《道德经》,经书的言论最终都会归向一个争″字。

第八,书中的圣人是指比春秋时期更古老的统治者,三皇五帝(或其中某个)就是圣人的原形,只要以天下为公为统治理念,就符合书中圣人的标准。

第九,《道德经》中所言及的道″是指太阳的运行。历来人们都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其实它是用来衬托古之圣人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道它是个假命题,书中关于道″的论述都是铺垫,都是在用道的行为衬托出圣人的品行。

第十,老子西出函谷关,一是为了躲避战乱,二是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很难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三是想去寻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理想国度。

待续

欢迎评论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