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方略的讲解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在这里: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贫困;人们的权谋多了,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心智和机巧多了,邪风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便越多。

所以有道的人说:“我若‘无为’,百姓就会自我教化;我好静,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解析:

本章讲述无为而治的具体方法,重在指导贵族们治国的策略。

治理国家要采取正道,给与百姓明确的、为百姓生活利益着想的制度,提高百姓的生活。不能欺骗百姓,去制定一些说为百姓考虑,而实际上仅为少数人利益有利的*策。

而用兵则是相反的,给与对方的是诡诈之道,欺骗对方让对方摸不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点和孙子的三十六计有点相仿,三十六计中全是一些很诡道的做法,这也就是孙子可以战胜庞涓的原因。用兵是出奇制胜,这样才能够打胜仗。

而治国没有出奇制胜的这种短期行为,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策略,要形成固定的形式,百姓按照这个来长期做下去,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象治兵一样弄一些像出奇制胜的方法。在形成固定的*策之后,统治者只需要坚持下去,修正一些小的方面,对前期的不完善进行补充,这个时候统治者就显得悠闲了。如四十八章所讲“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在*策的执行过程中,统治者只需要监督而已、教导百姓,所以就显得统治者很悠闲。

老子为什么知道可以这么做呢?举出了以下的一些道理:如果天下的禁忌、制止性的制度太多,这样百姓就束手束脚,在思想上形成了约束,那么行动上就受到束缚。我们从现在的例子来看,这些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国家给予的关照才发展起来的,如果按照最开始的条件,可能就没有这些企业。

百姓只有努力去做了,百姓就会在很多方面去发展了,在农业和手工业、商业之间来选择劳动,劳动的途径多了,创造的价值就大了,这个道理古代和现代是相同的。人们都忙着劳动了,这是脱贫的好方法,不过老子没有想到,真正的脱贫在他之后两千五百年才实现了,我们在年整体脱贫。

人们的权谋越多,国家就越混乱。这对统治者是常识性的东西,人人都想着怎么样哄诸侯高兴,就以治国为名,弄一些杂七杂八的制度出来,表面上是在帮诸侯王治理国家,实际上很多在扰民,更是为了自己多得到一些而拍马溜须而已,是表现自己的有做为,而内在包含的是权谋,是官场之间夺利、与百姓争利。这种事情在古代也许没有少发生,李老先生对权谋之术是很讨厌的,但这个在官场是很盛行的,是成熟的官场做法。这种做法多了,相互之间的倾诈就多了,国家就会出现混乱。所以老子一直主张无为而治,不扰民。

如果人的心智和技巧太多的话,邪风怪事就容易发生。这个我们日常中就会遇到,有的人*心机很多,随便能想出一个坏点子出来,有很多的人就会迎合,并以此为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邪恶技巧的出现,败坏了整个环境,人人都以此为乐、以此为美,社会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差。所以思想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做好思想教育,人的行为也会好起来的。

法令越是森严、越是繁多,盗贼就越多了。古代的社会结构比现在简单多了,是家国天下的农奴制社会,很多事情是家长说了算,而家长既是公安局长、又是法院院长、更是管辖范围内的首领,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很了不起。制定很多的法律,也许他也不清楚细节,执行过程中就会做出很多是是而非的事情出来,并将个人的喜好加入到中间,这样就出现了以法律为幌子、以心情为准绳的事情。百姓会出现逼良为娼。即使好好地做也做不好,经常出现被制裁、伙食被克扣、生活难以果腹的现象,那么只有采取邪恶的办法来对付了。用偷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生计、有一顿总比没有强,吃饱总比饿死好,明着反抗不了可以暗着偷盗。这样家长们的惩罚就越严重、人们的生活就越痛苦,人们希望得到食品的欲望就越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有道的人讲出了以下的方法:如第二章“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再进一步影响所治理的国家,让人人都变为有“德”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而诸侯王不彰显自己,不显示自己的有为、不认为自己很伟大。让百姓在诸侯和贵族人的影响下自我教化,个个成为良民、成为勤奋的劳动者。

诸侯王们不锣鼓喧天地宣扬自己的成就、而是安静地思考、学习“道”家思想、提高自己“德”方面的修养,在想到自己管理效果好的时候总是认为这是自己德行好的缘故,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不需要自己去彰显自己,百姓也能做好。百姓们也是觉得遇到了好的管理者,这是自己因为遵守“道”、提高自己的“德”而修来的福分,自己应该珍惜这份美好的时光,而勤勤恳恳干活、不做超出规范的想法、也不做超出规范的做法,做好一个彻彻底底的良民。

诸侯王如果不做扰民的事情,那么百姓可以自己富足。这个看起来容易做到,但很多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叫得上名号的人,所以就开始制定一些对统治者和富人有利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很好推行,实际上就形成了扰民。如果统治者不这么做,反而能使百姓认真去做自己的耕织生活,生活也就得到了改善。

统治者如果没有私欲,那么百姓就自然纯朴了。百姓的思想行为是受制于统治者的,看着统治者如何做、他们是效仿者。如果统治者不积攒自己的财物、不及时享乐,那么百姓的痛苦就会减少,百姓不会为了生存而尽享一些歪点子比如偷盗、抗税等方法了,这样官民之间就和谐了,百姓也淳朴了。

我将《道德经》的讲解发表了五十七章,但读者就几十个,基本没有收益。为了让大家可以读完整本道德经,我只有坚持下来,希望读者给我赞赏0.5元,让我有信心继续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