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出诊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879889412123085&wfr=spider&for=pc走近杜甫
——谨以此文纪念杜甫诞辰周年
(之四)
巩义杜甫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朝阳
乾元二年()初冬,杜甫因决定离开秦州,临行前作诗与赞上人告别:“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别赞上人》
依依不舍之情,令人读后垂泪伤神。
此后,二人再无缘相见。
到成都生活了一段日子后,杜甫因对市井生活看透了,对飘泊漫游的日子厌倦了,便开始与佛门的同伴相亲近。“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地近慰愁旅,往来当丘樊。漂然薄游倦,始与道旅敦。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期间,曾登过四安寺钟楼。(《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游历过修觉寺(《游修觉寺》)、《后游》)。
在梓州时,宝应元年()也曾题诗于玄武禅师屋壁(《题玄武禅师屋壁》,谒文公上方(《谒文公上方》),游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游涪城县香积寺官阁》),登牛头寺(《上牛头寺》)、《上兜率寺》、惠义寺,也曾与章留后一同走进过野寺(《山寺》)。
大历二年()秋天,杜甫在其惟一一首百韵长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中,又用大量篇幅,再次表达了自己想入寺进修的想法:
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安石名高晋,昭王客赴燕。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披拂云宁在,淹留景不延。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淡交随聚散,泽国绕回旋。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炉峰生转盼,橘井尚高褰。
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大历四年()春,杜甫在长沙又游历了岳麓寺和道林寺,“飘然斑白身奚适,旁此烟霞茅可诛。”(《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表达了想依寺而居的心愿,“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更何况,这里“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大历五年()春,杜甫在《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一诗中,也坦露了想去寻仙访道可又怕路途劳顿的矛盾心思。“我欲就丹砂,跋涉觉身劳。”
杜甫还是一个“炼丹迷”。在中国历史上,炼丹的队伍是非常庞大的。不但方士、道士们炼丹,有的皇帝也参与炼丹。不但官员炼,一些文人雅士乃至平民布衣也炼。自先秦开始至隋唐,参与炼丹的人何止千万。正是这么多人参与的炼丹实践,才有了大唐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历史上著名的炼丹大师有:西汉的淮南子,东汉的魏伯阳、狐刚子、东晋的葛洪,南北朝时的陶弘景,隋唐时的苏元朗、张果、孙思邈、清虚之、陈少微等,炼丹成果,最为宏富;炼丹影响,最为深远,炼丹贡献,最为巨大。唐以后,炼丹术逐渐被医学、药物学、化学、冶炼学、铸造学、营养学及内丹养生等取代。
葛洪所著的《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今人研究古代炼丹史及古代化学史的宝贵史料。葛洪一生成就很多,除《抱朴子》外,还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今天,化学一词的英文Chemistry,就源自炼丹术(西方称炼金术),葛洪也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
唐代皇帝为了借助神权加强统治,自称老子是李姓始祖,奉道教为李姓宗教。唐高祖规定道教在儒佛二教之先。唐高宗追赠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设崇玄馆,置崇玄博士,在科学中增设老、庄、文、列四子科,并规定土庶须家藏《道德经》一部。他不仅给老子加封“大圣祖玄元皇帝”等一系列封号,还封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为“四真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道教在唐朝繁盛一时,发展很快。
“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七月三日》)在唐代,有才识、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炼丹。
受社会风潮的影响,当年李白、杜甫等都曾对道教十分入迷,杜甫和李白也都曾热衷于寻仙访道,以获取炼丹密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杜诗中屡有反映。“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在《去矣行》中,可知44岁的杜甫已获得了餐玉法,即道家通过服食玉屑以求长寿的方法。
当初,杜甫与李白走到一起,主要是为了结伴去寻仙访道。在炼取丹砂上,两人可谓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赠李白》
这是杜甫赠李白的第一首诗。诗中明确表达了自己想与李白一起去寻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当时,由于父丧数年,家道中落。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杜甫一家的生活渐显拮据,以致于“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意思是,我苦于缺乏炼丹的资本,终究难以去往山林炼取丹药。其实,杜甫在当年是很想找个地方上一个炼丹炉的,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本钱,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一念头。(大药,即金丹。事幽讨:即到山林中采药访道。)
此时,正好为朝廷赐金放还的李白出现在了洛阳街头。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遂迅速达成了“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的约定。
天宝三载()秋,二人一起游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游了山东。期间,二人曾一块炼过丹,但没有成功。“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只好“痛饮狂歌空度日”。对于这种日子,杜甫显然有些失望。内心失落之余,向李白发出了“飞扬跋扈为谁雄?”的质问,内中显然含有牢骚和不满的情绪。
“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二十多年后,在《昔游》一诗中,杜甫曾回忆了这段经历。当年,他确实曾在东蒙山伏事过董炼师,也即跟随董炼师当学徒,炼过一段丹砂。后来,也曾只身一人到王屋山(小有天)拜访过华盖君,未见。再后来,由于妻子的牵累,四处飘泊的他辜负了自己曾经的诺言。
但其内心深处,仍存在求仙访道的念头,并打算再访庐霍二山。“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更讨衡阳董炼师,南浮早鼓潇湘航。”在《忆昔行》中,晚年的杜甫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思:我必须得到长生不老的秘方,不然,我晚年求仙的愿景何以能够实现?我要到衡阳去寻找董炼师,争取尽早向南方的潇湘发船。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杜甫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风疾舟中,伏忱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人以自己的绝笔,表达了一生最大的遗憾——没有炼成丹。意思是:谈到家事,我只有炼丹的秘诀,而自己最终又没有获得成功,如今只能是满腹伤感涕泪如霖。
天宝五载(),杜甫在长安与李琎交游,为李琎宾客,曾作诗赠汝阳王李琎(唐睿宗之孙,唐玄宗长兄李宪的长子)。在《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中,杜甫除了高度赞美了李琎的盛德高才之外,也表达了渴望得到李琎汲引的心情。最后,还不忘向李琎索求“鸿宝”(亦叫洪宝)秘籍。“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意思是:您的鸿宝奇书难道真的就秘而不传吗?我很希望通过此道步入仙境。您像淮南王刘安一样好士宴客,相信我最终也不会像稽康一样愧对于孙登。直把李琎比作淮南王刘安,而自比于稽康。(稽康临刑之前,曾作诗自责:“昔惭下惠,今愧孙登。”孙登,晋代隐士。)
天宝十一载(),杜甫曾作诗赠元逸人。元逸人,杜甫当年在东蒙山所结识的一个道士。后隐居在长安以南的子午谷玄都坛。《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描写了元逸人隐居之地的景色,表达了对元逸人身居福地、远离尘嚣的心仪、羡慕之情,“致身福地何萧爽!”
大历二年(),诗人在其一百韵中,再次记录了其访道与炼丹的情况:
“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意思是:我背着药囊在这里与道士相亲近,为了延长寿命,到处问药求医。现在,我用水银炼出了新的丹药,称量丹砂的旧称受到了冷遇。我只求像大椿一样长寿,不像札人忧天那样一味考虑自己的生死。
(二)杜甫是一个有情有意的君子,大仁大爱的仁人,利国利民的圣者。
何为君子,上海交大美女教授陈果有一段话说的很好:君子,简言之,有情有义之人就是君子。君子只做合情合理之事,这就是君子。
生活中的杜甫不仅有情有义,而且重情重义。可以说是唐朝诗人中最有良心、最有人情味的诗人。
他重友情。单给李白写的诗就达15首诗。每次除了高度赞美李白无与伦比的诗歌才华外,还对李白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从《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等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杜甫对李白可谓春也思念、夏也思念、秋也思念、冬也思念、日也思念、夜也思念、醒也思念、梦也思念。他在李白身上的用情之深、用情之切,可以说是无出其右、无与伦比。尽管李白一共只给杜甫写过两首诗,即《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还是当初二人在山东一块儿游历时作的。二人在山东分手后,李白便再也未给杜甫写过诗。俩人互相赠诗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对等。
这里要特别提及一个人,岑参之所以后来能够有机会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就是当初杜甫任左拾遗时与同僚一道向朝廷积极举荐的结果。在杜甫亲自执笔撰写的《为遗补荐岑参状》中,杜甫等五位同僚是如此向朝廷推荐岑参的:窃见岑参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今谏诤之路大开,献替之官未备,恭惟近侍,实藉茂材。臣等谨诣閤门奉状陈荐以闻,伏听进止。由于大家伙的共同举荐,不久守选三年的岑参便被朝廷授予了右内率府兵曹参*一职,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治生涯。官最大做到了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大历四年秋冬之际,比杜甫小6岁的岑参卒于成都,时年52周岁。
杜甫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作家文人。俗话说“文人相轻”。可在杜甫那里,他不仅从未轻视贬低过任何人,而且还一直在不吝笔墨地写诗鼓吹、赞美他们,“内卷”的事情从未在杜甫身上发生过。杜甫全集中涉及的朋友在人以上,每个人都曾得到过杜甫的书面表扬与勉励。“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杜甫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在危难之时得到了别人无私的帮助。这就是身无长物、缺乏生计的杜甫,为何能在动乱之世动荡之即活得仍然不错,甚至能够经常上演诗酒风流的原因所在。
他重亲情。全集中表达或传递亲情(兄弟情、兄妹情、夫妻情、父子情、渭阳情(甥舅))的诗作达近百首。大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于舍弟:
“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得舍弟消息》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忆弟二首》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得舍弟消息》
于妻儿: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于舅氏: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
有妻儿在身边的日子,杜甫也时常能体味到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日子的恬静与美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杜甫可谓用情专注,从未移情别恋过,也未曾娶过小妾。这在唐朝诗人中极为少见。
他重君臣情。他对朝廷始终是感恩的、忠诚的。即便被天子逐出了朝廷,依然无时不在恋阙怀乡,以至于“一饭不忘君”也。甚至自己吃一顿槐叶冷淘,还想着能够骑上快马,给皇上送去尝尝。
▲“万方频送喜,无乃劳圣躬。”
▲“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老年的杜甫爱哭,“泪目”是杜甫生命末期的常态。“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伤春五首》)“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第五弟丰独在江左》)杜甫很多诗都是流着泪写成的,饱蘸泪水写成的,以泪为墨写成的。动情之极方有泪,有情之极方有泪,冷血动物做不到,无情之人做不到。
杜诗中多用“霑”字,皆为泪水而“下”。杜甫的泪水,有为家国之难而流,有为民生艰辛而流,有为亲友离散而流,也有为自身命运多舛而流。老杜之泪,是仁者之泪。老杜泪诗,每一首都是打开杜甫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泪水中有酸、有苦、有甜、有辣、有悲、有恨、有伤、有愤、有喜,有伤心泪、相思泪、悲悯泪、忧国泪、感时泪、感恩泪、惜别泪、哀痛泪、孤独泪、惆怅泪、辛酸泪、喜悦泪、是赤子泪、游子泪、壮士泪、仁人泪。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霑巾。”(《喜达行在》)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述怀一首》)
“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白水县崔水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渐衰那此别,忍泪独含情。”(《奉送郭中丞》)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壮游》)
“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九成宫》)
“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哭李尚书之芳》)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一百五日夜对月》)
“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重题》)
“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哭韦大夫之晋》)
“血浪伤在眼,涕洒乱交颐。”(《夔府书怀四十韵》)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又示两儿》)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元日》)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元日示宗武》)
“愁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玉华宫》)
“促觞激百虑,掩抑泪潺湲。”(《湘江饮裴二端公赴道州》)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泛江送客》)
“叨逢罪己日,霑泪望青霄。”(《收京三首》)
“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社日两篇》)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桥陵诗三十韵》)
“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览镜呈柏中丞》)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遣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别房太尉墓》)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秋兴八首》)
“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虎牙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收河南河北》)
会写诗的人,一定是感情极为丰富、内心极为善良、人格极为高尚的人。不善良的人,难以成为好诗人、大诗人。希望大家都要力争成为一个善良之人。
王国维云:“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原、渊明、子美、子瞻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是千古,故无高尚伟大的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自古以来,忠君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而杜甫之于朝廷的耿耿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鉴。
杜甫的仁民体物、民胞物与、一心利他、天下为公的仁者情怀、圣者胸次,在其诗中也多有反映。
《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乃声律中老杜心迹论一篇也。“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得失也。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其仁心广大,异夫求穴之蝼蚁辈,真得孟子之所存矣。
起手用“许身”、“比稷弃”二句总领,如金之声;结尾用“忧端齐终南”二句总收,如玉之振也。
其稷弃之心,忧端之切,在于国奢民困。而民惟邦本,尤其所深危而极虑者。
《白小》:一则忠君之心如见,二则爱民之念独深,真粹然儒者之言。(《藏云山房杜律详解》。杜甫在夔州的八首咏物诗(《白小》等)皆托物寓言,情与景会,身份便自不同矣。(仇兆鳌《杜诗详注》)。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左传·昭公三年》。)意为:“仁德之人说话,它的好处真是广大呀!”杜甫之言,不正是君子所说的“仁人之言”吗?假如统治者都能按杜甫之言行事,中国恐怕早就成为“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了。
“仁人之言,其言蔼如。”子美温柔敦厚,一本之恺悌慈祥,往往溢于言表,恻隐之心,诗之元也。词客仁人,少陵独步。(《杜诗胥钞·大凡》)《又呈吴郎》,是诗,是直写真情至性,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瘴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暂住白帝复还东屯》),真乃一片天地父母之心。
前后咏物诸诗,合作一处读,始见杜公本领之大,体物之精,命意之远。说物理物情,即从人事世法勘入,学到笔到,心到眼到,惟其无所不到,所以无所不尽也。(*生《杜诗说》)
此外,杜甫的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助人为乐、不忮不求、无私无畏、至情至性、至真至朴,在其诗篇中也屡见不鲜。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杜甫那颗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悲天悯人、仁民爱物的赤子之心始终坚贞不渝、冰清玉洁、皎如日月。
杜甫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且敢于仗义直言,频行仗义之举。“物微世竞弃,义在谁肯征。”(《棕拂子》)。在《赠斐南阳》一诗中,他一连8次用典,为受到诬陷的朋友申辩。其为人间正义而呐喊的大义凛然的君子风范,可谓义薄云天。
“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斋壁》)。为类似郭三十二明府这等所遭受的不公待遇鸣不平,杜甫一向是认真的。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替朝廷分忧,杜甫也一向是积极的。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冬狩行》)。没有忠肝义胆,又何以义正辞严。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请缨济世,虽不能往,但心向往之。国难当头,诗人一腔义勇无从施展,又怎能不让人为之惋惜痛心呢。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有感五首》)。不知那些蝇营苟且、贪生怕死的诸将们读到杜甫这义正辞严的诗句,会不会羞愧地赶紧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尚思趋朝廷,毫发裨社稷。”(《客堂》)。“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异才间世出,周道日惟新。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在杜甫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满满的生命正能量。
“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
在自身充满正能量的同时,杜甫还会把这种正能量无私地传递给他人。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袄。”(《寄*嘉荣十韵》)。对于官员朋友,杜甫总是惺惺相惜地为其灌输正能量,多作激励语、勉励语。
当年在宫中,杜甫与岑参属过从甚密的朋友。“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也就是说,岑参每写出佳句,便会单独拿给杜甫来看,让杜甫先给“掌掌眼”。这是对杜甫人格的尊重,更是对杜甫诗才的崇敬。可见当年,岑参是把杜甫当成自己的恩师来对待的。事实上,岑参的*治进步与诗名得扬,也确实与当年杜甫的提携不无关联。
《白头吟》乃汉代才女卓文君的作品。“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当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背叛了当初与卓文君的爱情誓言。卓文君忍无可忍,才作了这首《白头吟》来教训司马相如。司、卓二人之间的故事多了,这里就不再多讲。而杜甫却在自己的诗中屡屡提及白头吟三字(共有八处)。分别见于《奉赠王中允维》(试诵白头吟)、《寄杨五桂州》(远附白头吟)、《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南浦白头吟)、《舍弟观赴蓝田》(喜多行坐白头吟)、《夏日杨长宁宅送杨侍御》(长夏白头吟)、《秋兴》(白头吟望苦低垂)、《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久放白头吟)。除《奉赠王中允维》一诗用的是原诗之意外,其余皆为作者自言自况。“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奉赠王中允维》)为还友人同僚王维历史清白,成全王维忠君之名,杜甫竟是如此煞费苦心。其为人之厚道,心性之光明,盛唐诗人几人能比。
杜甫也十分健谈/p>
“尔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洗然遇知己,谈论淮湖奔。”(《别李义》)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杜甫很自负/p>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听杨氏歌》)
“赋诗歌句稳,不免自长吟。”(《长吟》)
“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并。”(《早发》)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西阁二首》)
“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寄高适》)
“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宴胡侍御书堂》)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垂白》)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杜甫也很自谦/p>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楼上》)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偶题》)
“我师嵇叔夜,世贤张子房。”(《入衡州》)
“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解闷十二首》)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
飘泊途中的杜甫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并不妨碍他的热情好客。“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有客》)“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过客相寻》)
(未完待续)
来源:巩义杜甫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