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熔铜十五周年东西方化交流 [复制链接]

1#

中西文明的灿烂碰撞——朱炳仁与他的铜时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一句经典名诗,广为流传,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它蕴含着国人的期望,委婉地表达了幸福、平安的意境。

海子还有一首成名诗《亚洲铜》,这首诗更能代表他的个人精神。

……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海子《亚洲铜》

海子把铜作为亚洲的标志,而在他的诗中,亚洲也代表着中国。

他用自己的语言,深切地歌颂了中国人的脊梁——铜。

方文山老师在做《青花瓷》这首歌时,本来想写的是青铜器,他深深地喜欢着这种器物,可回过神一想,青铜器过于勇猛,他要写的是爱情歌曲,斟酌再三,最后才改成了青花瓷。

可见,铜蕴藏着一种风骨与勇气。

青铜器是支撑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脊梁。

在远古时期,青铜器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礼仪的代表,更是文化的代言人。

至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酒器是礼器,是为王的母亲所铸造,它上面的文字是金文字,对于后世文字的变体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人们用青铜做武器、做礼乐、做器皿、做陪葬品,在那个时代,无处没有青铜的影子,难怪文人们想要表达力量的时候,最先跃入脑海的都是铜。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青铜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人们的日常用品被塑料、钢铁等现代材料所代替。

这些材料易得易坏,随用随扔,失去了那种文化的意义与内涵。

铜器及文化不能没落,幸尔我们还有非遗继承人——朱炳仁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非遗传承的这条路上,他不但继承了古代的技艺,还根据现代化的需求,创作了许多实用的铜制品,成为中华文化的坚守者。

他多次以铜为原料,打造大型建筑物,尤其以自己在杭州的住所铜屋和雷峰塔上的铜顶最为著名。

他还亲自设计打造了代表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铜桥——《同源桥》,此桥因海峡两岸“同出一源”而得名,昭示着两岸人民渴盼统一的心情,桥长10米,用铜10吨,突出展示了朱先生的高超技艺,此桥送给了台湾中台禅寺,在两岸民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朱炳仁大师创造了铜的第二次文化,他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以77岁的高龄,从事熔铜艺术40多年,创造了无数值得称赞的大型铜建筑物和艺术品。

熔铜技术已诞生15周年,是朱炳仁在一次承建常州天宁宝塔时发现的,他修复和建造了许多宝塔,在这些工程中,解决了无需用模即可建造大型建筑配件的技术。并在一次次的新作品中完善了铜雕技艺。

朱先生的作品《阙立》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部作品融合了铜雕、书法、国画、油画等众多技艺,是难得的佳作。

他的《稻可道.非常》作品,借老子《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之义,念民生之大任,吁耕耘之必须,表达出创作者悲悯众生的情怀和以民为本的理念。

国际交流中,也留下了朱炳仁先生光辉的一笔。年4月,比利时安特卫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先生应约来到朱先生的铜屋参观。梵高是这座学院的学生。在江南铜屋,珍藏有朱炳仁为纪念梵高逝世周年的熔铜艺术品《熔化的梵高》等系列,引发了巴特院长的激情欣赏和连连赞叹。用铜来连接一位伟人的画作,朱炳仁先生将铜这种年损耗1毫米的材质,发挥到了极致。

在出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同时,朱炳仁以铜为媒,助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历时半年创作的两幅巨幅熔铜彩色壁画——《万泉归海》《清香自远》,被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收藏,并陈列在中心大堂内。

博鳌亚洲论坛会场位于万泉河畔,三江归海处。朱炳仁以“万泉归海”为主题,以水墨风格,结合独创的熔铜艺术,创作出《万泉归海》铜壁画,有铜的坚韧与恒久,也有国风的古韵与精髓,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内展示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的新亮点。

《清香自远》则以国画牡丹为主角,在巨幅壁画上,牡丹盛放,代表着繁荣富强,生气流动,雍容华贵,壁画以“花开中国,香溢博鳌”的设计理念,置于大堂之上,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表达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09年11月,在第十二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上,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的百余件青铜雕塑遗作在杭州亮相,于此同时,主办方特邀朱炳仁大师也展出熔铜艺术作品余件,以他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与达利作品对话。中西方艺术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碰撞和交流。

中央电视台以新闻联播节目作了介绍,人民日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了重要的文化观察――《谁来与达利对话》。

朱炳仁赶在开展前,用几天的时间作了一尊名为《我想象的达利》的雕塑,非常传神地表现了天才艺术家,朱炳仁捕捉到了这股神韵。

朱炳仁说:相对于中国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我们的文化被别人了解得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对话,而不是对他们的文化顶礼膜拜。

朱炳仁的熔铜技术将中国的铜文化重新发扬光大,将中国人的精神铸造到了铜门、铜顶、铜屋中,它们万年不朽,永世光芒。

他促进了国际艺术的交流,那些闪闪发光的铜器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传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起点,碰撞西方文化的璀璨,用一种全新的当代表形方式,体现了中国铜艺和文化之美,期待朱炳仁大师的熔铜十五周年艺术展。

朱炳仁百家

朱炳仁大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