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先忧后乐大公无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

《道德经》第七章所云: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且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们藉由这一章来感悟老子的长生之道,此处“长生”以今意来理解,为个人或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

这一章直译过来可以这么理解: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

我们常说天长地久,天地为什么能长久地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倒能够保全自身生存。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无私吗?所以才能成就他的自身。

我在之前的文章读《道德经》之人生感悟——突破思维定势才是玄之又玄中提过,读《道德经》的时候,要用辩证的思维来读,不要硬磕字面意思。

《道德经》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通篇讲的不是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物的道理,而是从这些浅显的方面入手,来揭示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和道理。这里的“天”指的是大环境,“地”指的是小环境,而“人”指的就是个体在整个环境中的存在。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本源来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天生地,地生人,人生万物。

天地的长久,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谋生。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二者对立而又统一,生生不息。所以这里引出“无私”乃是天地之道,自然之律。所以天地长久因“大公无私”。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这里的“圣人”,应理解为智慧高超的人。后其身而身先,“身先”指的是身居高位,“后其身”则是要将自身的利益放在最后,两个“身”一言利益,一言地位(身份、名望)。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子符合利己主义的利他思想,是一种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后,无私而成其私。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

利益要先给别人,把自己放在最后,自己才会成功。如果碰到利益、机会自己先得,最后只能失败,甚至还会失去立身之地。所以,真正的“后其身而身先”,就是有苦有难自己先上,利益好处给别人。

尤其是要做一个好的领导,什么艰难困苦都得身先士卒,自己先冲到前线了,后面就统统跟着上了,如果只叫别人去打,自己向后面倒退,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做领导的只有把下属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先下属之忧而忧,后下属之乐而乐,才会得到下属的拥戴,最终才能达成团队的目标。

《道德经》的长生之道

所以要后其身而身先,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将目光着眼在长期的目标和利益上,要学会让利,个体给环境让利,小环境给大环境让利。

如此才能“身先而身存,无私成其私”,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先利他人而后利己,才能达成成功的愿景,才能够“身居高位,这才是真正的“”

这里是六道消息,与您分享传统文化。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