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复制链接]

1#

详细解读《道德经》4

蓝天,虚空,道,无,无我,挫锐解纷,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②不盈③,

渊兮④似⑤万物之宗⑥。

挫其⑦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⑧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⑨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zhōng)”,〈说文〉:“盅,器虚也”,器物的虚空。此处代指“虚空”。

②或:或许。

③盈:满。

④渊兮:深远啊。兮:文言助词,啊、呀。

⑤似:好像,如同。

⑥宗:祖宗,祖先。

⑦其:自己的。

⑧湛:深暗,幽远。

⑨象帝:天帝。比喻最早出现的万物。

〈译文〉

道是虚空,可是用起来或许不会盈满。

深远啊,是万物的总源头。

消磨了锐气,

解除了纷乱,

调和了光芒,

混同于微尘。

深暗啊,似有似无。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万物出现之前就有了。

〈解读〉

本章主要是具体描述了日常“观”到的“道”的样子,即观看到道的本体“无”的日常形态。启发世人通过观道,认识、明白道,体悟道呈现出来的德。修心为道,效法和践行道之德。

观,是圣人老子在人类科技手段极其落后的时期,认识探求宇宙、大自然、天地万物真理实相常用而有效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宇宙天地万物呈现出来的人性特征“德”,即道之德,并且体验、感悟这个“德”,身体力行去践行“道之德”,从而认识明白“道”、“无”、“无我”的真理实相。

这个观道、体道、悟道、行道而明道的过程,就是修身正心明道的过程,圣人老子称之为“为(wéi)道”。

“观”到的“道”的日常形态是怎样的呢?

选择一个睛朗的日子,背对着阳光,静静地凝视着这个没有云彩飘浮的蓝蓝的天空,就能观看到这个虚空,无边无际,广大深远。

静看下去,能够感觉到眼下身旁的高山,树林,房屋,飞鸟……,等等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好像都是从这个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飞出来的一样,能真实的感觉到这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就是万物的总源头。

继续凝视这个蓝蓝的天空,就会发现,虚空是均匀的,没有哪个地方显露出棱角和锋锐的角尖,是混沌一体的。像是“挫其锐”,挫磨了锋锐似的,显得柔和舒缓。

继续凝视这个蓝蓝的天空,虚空是无比的纯粹,没有别的东西惨杂在里面,纯净一体,没有丝毫的纷乱,没有缠绕打结,没有疙疙瘩瘩。完全“解其纷”了。

继续凝视这个蓝蓝的天空,虚空里没有刺眼的光芒,光线柔和舒适,不耀眼,也不灰暗,“和其光”,光线非常柔和。

继续凝视这个蓝蓝的天空,虚空里面好像混合着微尘,这些尘埃是那样的均匀混沌,与虚空融合成一个整体。“同其尘”,虚空与尘埃均匀的混合了。

虚空湛蓝湛蓝的,久久凝视着,感觉到虚空广大无边,里面好像有什么形状存在,又好像没有什么形状存在,似有似无的。

“道冲”,阐明了道是虚空的。“用之”,说明道能产生作用。“用之或不盈”,说明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并且道是广大无边的,无边无际怎么用也充不满。

道能“用之”,说明了道这个虚空并不是净空,什么都没有,而是里面有东西,能产生出“有”,产生万物。这个能产生万物的东西老子叫它“精”,现代科学探明,这个“精”是存在的,就是今天所说的能量。

道,是无边无际,弥漫着能量的虚空。无中生有,有又归于无,实质上就是质能互换原理。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圣人老子说,不知道这个虚空是谁的儿子,也就是说不知道虚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但是能观看到万物都是从虚空里产生出来的,虚空是万物的总源头。

在文明程度不高,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宗教迷信思想普遍盛行,人们认为有上帝、神创造和主宰着整个世界,主宰着人类,崇拜上帝,崇拜各路神仙的唯心思想是主流。老子发现“道”是万物的总源头,道生万物,从根本上确立了唯物论的正确思想,这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道”是万物的总源头,这一唯物论思想的建立,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发展,智慧大开的认识枷锁,指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极大地解放和激发了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创造力和前进动力。

观“道”,效法和践行道之德,从而破除“自我”,回归“无我”,与道”玄同“。这就是修心为道的意义。

如何效法道之德?

“挫其锐”。自我意识里争名夺利的功利心,爱占小便宜,有名有利可图,便去争、去抢,不择手段,锋芒外露。破除自我,要挫磨这种锋锐。

“解其纷”,自我意识里不知足的贪欲心,贪得无厌,奢靡享乐,常不知足,贪心纷乱。破除自我,要解除心中的纷乱。

“和其光”。自我意识里争强好胜的虚荣心,炫耀,吹嘘,攀比,嫉妒,摆阔气,争面子。破除自我,要调和自身刺眼的光芒。

“同其尘”。破除自我,达到无我,没有分别心,没有优越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平等心、感恩心、慈悲心待人,同万物融为一体。

“为道”,不要在文字堆里绕来绕去,咬文嚼字,而是要尽力丢掉书本,离开语言文字,到大自然里去观,深观大自然这个无字天书,读懂大自然的语言,用心感悟,亲证实证“道”,“无”,“有”,“无我”的真实存在。

一边深观虚空,一边用手摸着自己的身体,用心去体悟这个身体、万物从虚空里来,最后又回到这个虚空的真实感受,体悟什么是“无”,什么是“无我”。道,用语言文字的描述很简单,很容易明白理解,但是,那种理解只不过是头脑里对名词概念的明白理解,不是真懂了,只是名词概念的理解而已。走进大自然,深观天地万物,在心体上的体悟,才是真正地懂了。所以不可在语言文字上空谈虚谈,要去“观”天地,用心体悟,亲证实证。

生从哪里来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