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解道德经53天下非道的情况 [复制链接]

1#

今天,我们来解读《道德经》的第五十三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一篇争议最大的是是第一句中,对“介然”和“施”的解释。

河上公道/p>

介,大也。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故设此言。

使我介然有知于*事,我则行于大道,躬行无为之化。

唯,独也。独畏有所施为,恐失道意。

欲赏善,恐伪善生;欲信忠恐诈忠起。

苏辙言/p>

体道者无知无行,无所施设,而物自化。

今介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则有施设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大道夷易,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为迂远,而好径以求捷,故凡舍其自然,而有所施设者,皆欲速者也。

通行版/p>

介然:微小。

施:即“邪”字。邪行,邪径。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行走在大道之上,唯一担心害怕的就是走上歧途。

目前,我最认可的是苏辙先生的解读。

下面,白话翻译一下全文/p>

天下本自有道,假使我对道有了认识,行于道中,唯一担心的就是为了得道刻意施为。大道原本就十分平坦,可是,人们偏爱捷径,反而背道而驰。

现在,朝廷败坏,农田荒芜,仓库空虚,却还要穿华丽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厌弃普通的饮食,搜刮侵吞了大量的财货,这就是盗魁贼首啊!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合天道!

理解/p>

道无处不在,我们本来就在道中。我们可以识道,遵道而非以功利心求道。越是刻意施为,越容易偏离大道。

朝廷清明,农田丰收,仓库充实,是国家稳定繁荣发展的根本。根基败坏,还贪慕虚荣,肆意挥霍。如此,天下无道,戎马必生于郊。

于个人而言,如果你无法做到很好的自我管理,没有在社会持续生存的能力和资本,却还贪慕虚荣。爱好美服美酒美食,渴望占有金钱,那这便是与道背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