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完美破解道德经第六讲,上德不德篇, [复制链接]

1#
北京雀斑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原文翻译

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达到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扬着胳膊,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出现的,当然就是社会动乱的祸首了。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实在而不虚华。所以,应当舍弃轻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解析

《道德经》本为《德道经》,这一章,其实才是开篇第一章。此章,如果解释的糊里糊涂,那么可以断定的是,几乎所有的篇章都是在生拉硬靠。

我们不能因某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便判定她有一个美丽的外表,也不能因为她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就认为他有一个高贵的灵*。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德,仁,义,就认为它们很高贵,看到不德,无德,礼,就认为它们很迂腐,低贱。

解读此章,我们要放下对某些词汇的刻板印象,探究它们名字下的真实样貌。

首先,我们要将两个公式牢牢地挂在黑板最上方,一,德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二,上礼为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礼是我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不做,我就打到你做,那么礼的本质就是主宰,我能打你是因为我管得了你,所以上礼对应的就是统率并主宰。

我为什么打你,是因为你做错了,你做错了我才能打你,你做的很好我又如何打你?但是你为什么做错了,或者我为什么认为你做错了,我们再来看义的本质,不论是千秋大义,还是江湖义气,都是对某人某事强加了个人的意志与倾向,并采取实际行动,所以上义的本质就是有所作为但强加了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也就是为而恃。

我为什么认为你做错了,是因为我对这件事强加了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下了定义,照我说的做就是善,就是对,不照我说的做就是错,就是丑。理解我所说的,做到我所说的就是聪慧,就是有能力,不理解我所说的,做不到我所说的,就是愚笨,就是没能力。

我为什么能下定义,是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我能对这件事产生影响,我能对你的事产生影响,也就说明我占有了你,我为什么能占有你,是因为你的一切都是属于我,我生你养你,给了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所以,上仁对应的就是生而有。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德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那么生而有,为而恃,长而宰便是不德。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德,我统率你,就是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么我依然在主宰你,我不强加个人的意志与倾向,那么不强加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便是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那么也是在为而恃。我生你养你,给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那么你本身和你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那我依然是占有你。

那么同样是生而有,为而恃,长而宰,德与不德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上礼为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打到你做,其意就是我不给你选择的权利,不给你说不的权利,那么如果我给你说不的权利,那么即便你对我说不,也是在我的授意之下,那么我依然能够统率的了你。你为什么对我说不,是因为你我之间有不同的看法,想法,你把你的看法和想法说出来,就证明你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你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就证明我没有强迫你认同我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就证明了你有属于自己的灵*,你有属于你自己的灵*,就证明我没有占有你的灵*。

所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正确解释为我生你养你,你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但是你的灵*是属于你自己的。我占有你就要对你有所作为,所以我要向你表达我的看法,想法,但是我不会迫使你接受我的看法想法,我不会说你认同我就是聪慧,你不认同我就是愚笨,按我说的做就是对,是善,不按照我说的做就是错,是丑,做到就是有能力,做不到就是没能力,我允许你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我既然统率你,就会要求你做事,但是我给你选择说不的权利。

如此看来,德与不德的根本区别为德给人说不的权利,而不德不给人说不的权利。

那么同样是给人说不的权利,上德与下德有什么区别呢?

上德不德,给你说不的权利,也不给你说不的权利,那么我如何在给你说不的权力的同时,也不给你说不的权利呢?我只要对你的“不”说“不”就可以了,那么你依然可以对我说的“不”说“不”,如此不是无限循环了吗?如此可以引申为,你有说不的权利,我也有说不的权利,你有选择是否服从我的权利,我也有选择是否统率你的权利。

我不再统率你,自然不用再给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不再统率你,那么就是不生而不有,不为而不恃,不长而不宰。

所以上德的公式有两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生而不有,不为而不恃,不长而不宰。

下德不失德,我给你说不的权利就一定给你说不的权利,那么就是你有说不的权利,而你没有被说不的权利,也就是我没有说不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我说什么你都可以不听,你想怎么样便怎么样,而我还是要继续生你养你,给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那么,下德的公式也就有了两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而有,为而恃,长而宰;一个是对他人,一个是对自己。

那么下仁,下义,下礼是什么呢?或者说下等的不德是什么呢?

我们已经有了三个公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生而不有,不为而不恃,不长而不宰;生而有,为而恃,长而宰。上等的不德为生而有,为而恃,长而宰。那么下等的不德就是不生而有,不为而恃,不长而宰。

我没有生你养你,给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却要占有你,我不能够对你有所作为,却让你被迫接受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我没有统率你的资格,却要主宰你。

那么上等的不德与下等的不德有什么相同点吗?

同样是要求对方一定要按照自己所说的做,同样是不给对方说不的权利,对方没有说不的权利,自己也就没有了对“对方”的“不”说“不”的权利,所以自己也没有给自己在对方做出选择时,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

所以当我让你一定要怎么样的同时,我就已经对你强加了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你有两条路,若不然做,若不然不做。当你不做的时候,我也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继续逼迫你做,一条就是容忍你不做。

我若不容忍你,那么只好继续逼迫你做。继续对你强加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

我若容忍了你的“不”,那么我就是由不德转到下德,在这件事上我就不能再继续强加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不在要求你必须要做到,但是依然会告诉你或者周围的人,你这么做是错的,是愚蠢的,那么依然还是强加我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依然是逼迫你做到,依然是不德。

即便我决定不在生养你,不在给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但是中间依然有我容忍下这件事的过程,所以从不德转到上德,中间一定会经历下德。因为从一开始我要求你必须要做到的同时,我就主宰了你,同时也主宰了我自己。

所以不德的本质就是,不给你选择的权利,也不给我自己选择的权利。下德的本质是,给你选择的权利,但是不给我自己选择的权利。上德的本质就是,给你选择的权利,也给我自己选择的权利。

不德就是,你忍,我也忍。下德就是,你不用忍,我忍。上德就是你我谁都不用忍。

不德就是主宰自己也主宰他人。下德就是主宰自己但不主宰他人。上德就是不主宰自己,也不主宰他人。

我们假设一个情景,孩子想去当兵,而父亲想让他继续深造,对于两方来说这都是原则问题,不可退让。

父亲要求孩子必须深造,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继续深造对孩子来说是有利的,是好的。那么孩子不听话就是在往一条错误的路上发展,所以为了他着想,必须要去深造。这种做法就叫做不德。

如果孩子不愿意,那么只有两个选择,一种是继续逼迫,依然是不德。一种是容忍,容忍便是不得不允许,那么在这件事上,自己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既然容忍了,父亲就不能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不服从父亲的统率,父亲没办法只好忍了下来,这种做法便是下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如果依然还是在孩子面前或者亲朋好友面前诉说孩子的不对,不好,依然还是逼迫孩子,依然还是不德。

如果父亲表达,你可以去当兵,但是今后家里不再提供今后的生活费用,这种做法便是上德。

但是,如果是从不德转到的上德,那么中间一定经历了下德。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也生养了自己,当自己表达一定要去当兵的时候,就是认为当兵比继续深造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更有利。

如果迫于父亲的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那么就是没有给自己说不的权利,就是强迫自己做不愿做之事,就是生养了自己却占有了自己的灵*,强加给自己不属于自己的意志与倾向,主宰了自己,这种做法便是下德。

如果选择去当兵,却还要求家里必须资助生活费用,那便没有生养父母却主宰父母,下仁,下义,下礼,依然还是不德。

如果选择去当兵,同时拒绝了家里的供养,便是不生而不有,不为而不恃,不长而不宰,这种做法便是上德。

如果父亲不要求一定深造,那么孩子无论怎么选择,都在父亲的统率之下,那么父母的做法便是上德。如果孩子不要求自己一定去当兵,那么无论是深造还是当兵,都没有失去选择的权利,依然是上德。

如果父亲与孩子都没有非做不可的想法,那么父亲与孩子都处在了上德的状态,达到了最和谐的状态。

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我正在排队,有人因为与排在我前面的人认识,便插队到我的前面,他没有生养我却主宰了我,是不德。如果我当面告知他遵守规则,也是没有生养他便主宰了他,也是不德。我认为是合理的,那么我不发出声音,那么我的做法是上德。我认为是不对的,我却忍了,便是下德。我找到能够统率我们的人,比如窗口的工作人员,让他处理,便是上德。

如果窗口的工作人员以善恶美丑是非对错诉说于他,便是不德。如果容忍了便是下德,如果告知他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不给他办理业务,如此就是给了他选择的权利,便是上德。

如果窗口的工作人员容忍了,所以我也容忍了,那么我依然是下德,如果我继续往上找,便是上德。

如果这人认为自己没错,不退下来,依然要求柜台给他办理业务,便是不德。如果认为自己没错,却退了下来,便是下德。如果认为自己没错,选择上诉或去其他地方办理,便是上德。

如果这人认为自己有错,依然不退下来,那么就是主宰了自己,依然是不德。如果认为自己有错便退了下来,便是上德。

上德,下德,不德,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正如孩子生病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以孩子为主,所以,老子说“大器免成”,不用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底的上德之人,从头来说,一个没有权利选择做下德与不德之事的上德之人,是不是真正的上德之人呢?

比如死刑犯,如果表示不愿意接受国家的统率,那么国家就不能杀他了吗?他不接受统率,那么国家也就不用保护他,那么谁都可以杀他,国家也可以。如果接受统率,那么国家依然会杀他,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国家因为他选择了不,而不再统率他,就成了不生而不有,不为而不恃,不长而不宰,那么杀他就成了不生而有,不为而恃,不长而宰,而不愿意去做,不愿意不德,要求事事都要上德,这不是真正的上德。

国家不会说到日本旅游便是不爱国,不会说与父母有争执便是不孝顺,不会说进过监狱便是恶人,不会说不上学便没有出息,不会说没有钱就连生孩子的资格都没有。

反而会保护到国外旅游的游客的安全,家庭纠纷会走法律程序而不道德压制,进过监狱也不会丧失人权,初中生也可以做生意,吃不上饭的人国家也会给他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反而是周围的人,父母,老师,亲戚邻居等等闲杂人等,会将一切都下定义,所以,人的不幸福感是从何而来呢?不能说下德与不德绝对是错的,是恶的,但是往往争端就是由此而来的。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不会主宰谁,也不想着统率谁。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不会主宰谁,但想着要统率谁。

如此解释无为、无以为、有以为,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但是在这章得不到更好的解释,我们将在讲解第六十七章,老子三宝篇中给出更好的答案。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没有想着去占有灵*,但是却占有了灵*。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想去强加个人的意志与倾向,也这么做的。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永恒变化的道也是道,阳光是道,时间是道,思想也是道,一切都是道。上德,下德,不德,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德,也都是道。

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失上德,而后下德,失下德而后不德。

因为从两个人谁都不用忍,到两个人谁都要忍,中间一定是自己先要忍。

而不德之中,也是先仁后义最后礼的顺序,因为只有先占有,才能强加想法,强加想法之后,才能主宰。

夫礼者,就是不德者,将一切都下定义,认同他的想法就是聪慧,不认同就是愚笨,照他说的做就是对,是美,不照他的做就是错,是丑,做到就是有能力,做不到就是没能力。希望以此来解决争端,如此这般,就不要想着获得真正的忠诚与信任了,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要来了。

前识者,就是比不德者更进一步,看到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下德之人,给了所有人说不的权利,为了避免争端,没有给自己选择的权利,这种做法看似华丽的解决了争端,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而且,愚昧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自己会做越来越多违背本心的事。

所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忠诚与信任,开车违章认罚就好了。考试作弊合规处理就好了,难道因为作弊,就认定他一辈子就算废了?给所有人选择的权利,选择错误的权利,还有人会不信任我们,不忠诚我们吗?

我们要的是真真正正的解决问题,他们如何做我们都忍着,这算解决问题吗?开车违章认个错,考试作弊哭两声,保证不再违章不再作弊,就不处罚了吗?那么今后会有更多的人认错,更多的人抹眼泪的啊!#道德经#

(备注:建议从第一讲依序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