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中国人拜孔子为圣人,却尊老子为太 [复制链接]

1#

提到孔子,中国人的习惯尊称“孔圣人”,而老子呢,却被后人神化为“太上老君”。

圣人是什么?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知行完备。

从宋明理学的角度看,圣人与常人没有质的差别,都是人,圣人不过是已经获得了自我实现的人,而每个普通人都是潜在的圣人苗子,都有成圣可能。

换句话说,圣人是虽是人中龙凤,但依然没有脱离“人”的层面。

神仙则不同了,他们跳出了三界,与人已然不是同一科属,甚至不再同一条时间流里——人家用的是“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计数单位。

在老子的老家,河南鹿邑县,有一个老君台,传说是老子修道成仙后飞升之地,抗战期间,日本人打进鹿邑县,远远看到这个耸起的高台,以为是*事据点,接连用迫击炮发射了13颗,欲炸平它,谁料炮弹全部哑火了。这段奇事也被传为老子仙灵的佐证。

但神仙一说,仍是不足信的。起码现代的科学技术还不能证明。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习惯将孔子称“圣”,尊老子为“仙”,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从两人年龄上看:

孔子的生卒年龄,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以及《史记》等文献中,均有明确纪年,误差很小,孔子最终年龄73岁左右。这个年龄,在当时比普通人要高一些,但终究没超出“人”的年龄范畴。

而老子的年龄,各文献就显得有些语焉不详,《史记》中记载是多岁,(据说这已然是保守估计),这个年龄,放在当时,就有点惊为天人了。

关键是,谁也说不清他什么时候生的,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就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具备了神格化的基本要素。

第二,从两人的处世上看:

孔子积极入世,广收门徒,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学说、思想,并力图将之用于一个国家的规范中。

因此,他的行动,是有迹可循的,即便史书不记载,他门下三千弟子,也都做好了记录。声名远播,百姓对他的认知是具体的,有形象可见,有课程可学的。

老子呢,他则秉持的出世的思想,过得是隐士生活,信奉“低调为王”的生活哲学,门下虽有弟子,但流动性太强,来了,学了,走了。没有固定教室上课,也没有固定的学期,更没有固定的居所,学成而归的人,对他传了好久,民间却没有留下他的痕迹,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是模糊的、隐秘的,有种“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的神秘感。

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神格化的第二要素。

第三,从两个人的学说的视角来看:

孔子的视角,是一个贵族子弟视角,他的学说,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一套稳定的运行系统,大家都在系统里面,相敬如宾,和谐相处,一起维持系统的运行。

老子的视角,则是宇宙视角。如果说孔子是站在了一个国家的高度,在俯视这个国家的臣民。那么老子则站在了宇宙的高度,他俯视的是世间万物,芸芸众生。

因为他站位太高,他所看的,浮世滔滔,皆是沧海一粟,所以不必去争;

因为万象纷纭,欲望涌动,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谓“无为”;

因为遍览万物兴衰,了悟自然规律,才能洞察到柔能克刚。

这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太难了,太难做到了,就算你也要同样开了宇宙视角,洞察到老子洞察的一切,你也很难克制人性中的痼疾。自古以来,多少人尝试去做到这一切,非常这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而能做到的,我们真得由衷地称他一声“神人”。

我想,这才是老子被神格化最大原因。

《道德经》的传播,是老子被“神化”的真因

老子的学说《道德经》,在西汉汉景帝之前,还不叫这个名字,当时就叫《老子》,表示这是老子所写的书。这意味着,在此之前,《老子》也不过是一本学术著作而已。

但汉文帝、景帝时期,皇帝以老子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尝到了《老子》思想的甜头,尤其是汉景帝,他通过践行老子思想,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应该提升这本书的位阶,应该将它称作“经”。于是就有了《道德经》这个名字。

“经”意味着一种权威,正规,需要经常照此去做的。到了唐玄宗时,他更是将《道德经》尊称为“真经”。

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说了,它开的是宇宙视角,讲的是天地法则,万物规律,宏观趋势。它将这个称为“大道”。

正是基于“大道”的前提下,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做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处世: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正如*说过的一段话——人的每一段生命历程,总能跟它(道德经)碰撞出新的东西。

小学生抄《道德经》,相当于成语、名人名言;

二十多岁抄《道德经》,会觉得这里头有一些话挺有意思,很酷;

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可能要解决困惑;

六七十岁时则变成养生了。人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之对应。

在*遭遇中年危机时,正是汲取《道德经》的哲学,得以突破人生困局。所以,*也常在多个场合宣传,《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

多少年来,老子被神格化,实际上最终原因还是因为《道德经》在民间的普及,以及千百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其中哲思的认可。

它探究的是天道运行,破译的是人性弱点。所以它才会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给我们不同的提示,也才能伴随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经历风雨起伏,走到今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统计过一个数据,《道德经》是世界范围内最畅销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二名,仅次于《圣经》。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在西方人眼中,老子是东方的三大圣人之一,美国《纽约时报》曾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广场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英国汉学家翟林奈(LionelGiles)评述说:“《道德经》的措辞极为模糊、简洁,从来都没有如此深邃的思想被包裹进如此狭小的空间。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比喻,儒家像开粮食店的,给我们提供精神食粮;佛家像百货商店,里面各种用具,有钱就买一些,没钱逛逛也好;而道家则像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找它不可。

但在我看来,真正高明的人,绝不会临时抱佛脚,病急才投医。他们会时常在家里放个药箱。

所以,我劝大家读读《道德经》,如果是你为*从商的人,书中有兴衰大势,天道规律;如果你正游弋于职场攀升,它可以为你解决困惑,找到应对之术;如果你正处于逆境低谷,它可以帮你梳理情绪,稳定心态,如果你正悠然自得,它也可以成为你修身养性,重拾信仰的帮手。

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之书”。

有喜欢《道德经》的朋友,我给大家推荐一套珍藏版的读本,这套读本堪称是最美的《道德经》,无论学术性、工艺性、纸张,抑或颜值,都是市面上罕见佳品。收藏价值非常高!

这套《道德经》有五大亮点:

△高品质

书的封皮是丝布面的,质地柔软,雅致考究,触感细腻,古韵古香。

书籍的装订为圆脊线装,精美结实,不容易掉页。纸张用的是护眼的纯质纸,清淡如烟的底色,大号的毛笔字和舒适的印刷体,久看不伤眼。

△书中由道家白玉蟾注解,白玉蟾为道家金丹派南五祖之一。他对《道德经》的研究深入,文字简明扼要,直入心源。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书法大家赵孟书写,罕见楷体版。

△明末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插画,用水墨写意图画,表达《道德经》的精神意涵与追求。

△“民国神童”江希张为白话译者,在文义阐发、用字措辞,以及文白对应方面都远超现在的白话译文,通俗又通透的译文,令不熟悉《道德经》的人,也能读出原著的韵味与精髓。

一本好书,一定是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从文本,到解读,到画面。

收藏一部这样的千年经典著作,放在书房里,摆在书架上,你会发现它无时无刻不在熠熠闪光。

当你有一天读懂它时,你也会发现,它将在你人生的某一刻,闪耀光芒。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张叫做“不后悔”的系列书单。这套《道德经》一定会在这份书单里。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了解详情~

原价元,度小店上新促销价仅88元,很难得的价格了,有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