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在道德经用一句话告诫人们,为人做 [复制链接]

1#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319.html

老子在《道德经》中第九章,特别注重的就是“分寸”2个字,做事要“持满而戒”、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就是说,什么事做过度了,反而适得其反。比如,人们都知道人身是大补之品,价格昂贵,可是也不是随便乱补的。对于适合用人参药材卜身的朋友,单从用量上说,用少了作用不明显,用多了容易上火,对身体反而不利。如果用量刚刚好,那就达到了大补养身的目的。

老子在讲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之后,紧接着讲了这样一句话:“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这里的“揣”读(chuǎi),有估量,忖度(cǔnduó)之意。老子这句话是说,手中的刀剑磨好后,仔细估量后,觉得还不够锋利,于是用力继续捶打磨磨砺,能削纸如泥了还不满足,还要磨得比别人的再锋利一点,最后这刀剑刚开始用起来很舒服很爽,可是用不了多久,不是太钝了就是卷刃了,不能够长时间保持锋利,所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假,但也不要磨过头了,否则拿着这样宝剑上战场,有可能要误事。

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是,即使你真有能力,在众人面前也不要过于咄咄逼人、锋芒毕露。我们都学过一篇古文《曹刿论战》,里面有一段描写齐国攻打鲁国的故事。齐国比鲁国强大,曹刿辅佐鲁庄公作战,在战场上,鲁庄公命令士兵先击鼓主动出击,曹刿说现在不行,先要齐*击鼓;等到齐*第二次击鼓,鲁庄公问这回可以出击了吧?曹刿又说再等等;齐*击鼓三次后,曹刿让鲁庄公下令,说“可以击鼓进*了。”于是鲁国的士兵击鼓出击,势如破竹,齐*大败而逃。

古文记载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曹刿用的计谋。头一次齐*击鼓,士气高涨,力量最强,冲劲最猛,本来就敌强我弱,此时应战,必然是飞蛾投火;第二次击鼓齐国士气减弱了不少;第三次击鼓,士兵基本消耗掉了力气,也轻敌麻痹了。鲁国的士兵憋着一股火,再一鼓作气进攻,最后以弱胜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齐国。所以,过于强势的劲头,不能一直持续到最后。

这句话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是想促成某件事,急于求成,越是欲速而不达。比如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每个家长都望子*,要求孩子的成绩要达到高分,考90多分还不满足,要考分才满意。现在的孩子很累,写作业都写到十点以后,有的孩子不堪重负,精神蹦得紧紧的,稍微松懈,成绩就掉下来一点。可大人希望孩子成绩的曲线是直线上升的,发现向下拐一点,就不满意。有一个教授夫妻,对儿子要求特别高,孩子也争气,每次考试都考出好成绩。别人都羡慕他们,有这么优秀的孩子。他们也挺自豪的,在别的家长面前赚足了面子。

有一次孩子比前次考试只掉了2分,被班级第二的赶超了。这还了得,大人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讲了一通大道理。孩子默不作声,神情疲惫,晚上睡觉躲在被窝里哭。老人都明白,孩子哭完睡觉最容易得病,大人特别要注意这点。结果孩子以后头脑就不灵光了,还一阵阵发呆。这回大人可着急了,四处求医问药、心理咨询的。别说考第一了,连学都不能上了。就像磨刀剑一样,已经很锋利了,还要磨得更尖锐些,不断的捶打,不懂得“刚过易折”的道理,最后逼得孩子在心理上,身体上都得了大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

人说话不能说的太满,做事也是一样,过于精进、努力、拼搏,人是很难长远坚持下去的。人的精神总像发条一样上得紧紧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子为我们总结了人生的大智慧,用“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告诫人们,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走极端,不钻牛角尖,为人做事掌握好分寸。有的人平时不爱说话,显得很木讷,不是人家没有能力,而是不轻易展现。人们说这样的人有内秀,是有智慧的人,懂得把锋芒藏而不露,关键时刻再充分展示自己。《道德经》告诫后人“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为人做事要把握好分寸,不求极致,只求刚好。

我是文学漫谈,请您和我一起弘扬国学文化,传播经典智慧,只要每天学习一点就会有所收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