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之论道篇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道,从辶(音chuo),从首。“首”指“头”,头行走也。意思是思想带着身体走。后来引申为道路、方法、本源、规律、原理等等。“道”被赋予哲学含义应该始于商周时期。《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道指基本规律。

“道”被丰富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范畴,是从老子开始的。在老子《道德经》里,它成了一切事理、思维和认知的代名词,宇宙天地中一切已知的、未知的规律都是“道”。

简而言之,道是宇宙天地中自然规律的统称,是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是永恒存在的天地万物之源,是运动不息而又相互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哲学概念。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中,有十四章从不同角度对道进行专门的阐释、描写和论述,它像一条美丽的丝线贯穿于全书之中,把每一章节像珍珠一样的箴言、佳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串儿绝美的珍珠项链。

论道篇(一)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思是: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的出来的名,便不是经常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常处于无,以明白无的道理,为的是观察宇宙间变化莫测的境界;常处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为的是观察天地间事物纷纭的迹象。这无和有,虽然都同出于道,名称却不同,都可谓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见我正在读《道德经》,先是很惊异,后突然问我:“你给我说说什么是道?”我一下子怔住了。他虽然是无意之问,却问到了问题的核心。因为道是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的。

这一点,庄子在其《庄子·知北游》中这样记载:

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说明吗?

无为说:我所知道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而生,可以分散而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到底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知道才是深邃的,知道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泰清听后叹息道: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称道;道更不是说出来的,说出来的道,又怎么能称其为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道是不应当有名称的。

以上,庄子用一则寓言来说明道的不可言说。无穷代表着知道的人,无为代表着不知道的人。而泰清的困惑,可以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困惑。

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语言恰恰是一种限制。因此,老子认为,只要我们把大道付之语言表示,就是对大道的一种剥夺,一种侵蚀,一种或多或少的切割。

另外,道的不可言说,还因为人生命的有限性、思维的局限性,这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对道有完全的认知。但人们对道的认识总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类的发展进步也就是在这不懈的追求中得以实现。就拿对宇宙的认识来说吧,从天圆地方说,到地心说,从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等等,不同时期,人们就有不同的对宇宙的所谓描述。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无穷尽的。而这种不同阶段对道的认知,就是所谓的“名”,它带有人们的主观意识色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言不尽意,所以它只是形容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那么,我们将如何认识道呢?应该从现存的“名”来认识,“名”有两种状态,无和有。

一是从“无”的状态来体悟道。了解无,要先从“妙”字开始,妙者,少女也,是纯真纯洁的象征。要达到“妙”的境界,抛却所有的杂念,恢复毫无意识的孩童时期,达到完全虚无的境界,这样才能体悟大道的奥妙和玄机。说通俗点,就是要跳出现有的圈子,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从新去考虑和认识问题。

一是透过“有”的状态来辨析道。了解有,要从“徼”字开始,徼者,交也,交合、交媾之意。阴阳充气以为和,交合生万物,芸芸众生在大道的包容下,茁壮成长。就是在这纷繁复杂的众生像之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机智的分辨能力,才能够认识和理解道的发展变化。

无是一种状态,有是一种能力,都是由道而产生,都是道的发展和变化,同谓之玄。玄者,变化也。就是在这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无相生的千变万化之中,才形成了如此灿烂多姿的世界。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仍觉得词难达意,不知大家可否理解。不理解也罢,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