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自弃方 [复制链接]

1#
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945948.html

人生最大的遗憾便是中途而废,很多时候我们就在成功即将来临之际,选择了放弃妥协,从而抱憾终生。导致这个原因的往往是人们的自作聪明,明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却偏偏认为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道德经》精华奥妙中的第五十八章,就对此奉劝世人:《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自弃方可斗转星移,遇难成祥。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此章的解析:

其*闷闷,其民淳淳;其*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仁君*施宽厚,人民自然淳朴;*施苛察,人民就会狡诈。灾祸啊,幸福依傍着它;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谁知道它的变化有没有终点。福祸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常可在变为反常,善良可再变为邪恶。人性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圣人端庄方正而不伤人,棱角分明而不害物,直率而不无所顾忌,明亮而不光芒耀眼。

本章讲的是*治,社会,人生的辩证法,国学大师冯友兰曾说:从周易就诞生了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还是老子的贡献。

老子反对为*苛刻,明察秋毫,包揽一切,干预一切。我们有一些说法如抓大放小,宽以待人,宜粗不宜细等也是这种思路。相反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心细如发是修表精密仪器的行业从业者必备的品质,但是对于领导人,管理者来说未必总是正面的特性。

紧接着老子通过对“闷闷”与“察察”的辨析,顺势引出福祸的转化问题。“闷闷”看似不佳,却能使人民自然淳朴;“察察看似精明强悍,却会使人们变得狡诈。做人做事切不可只看一面而忘了另一面。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这句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祸可以转换成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如此。另外老子认为对立面既能相互转化,也就很难确定事故矛盾的主次方面,这就是”其无证“。

好比看乒乓球赛的一球之争,胜也胜的飞快,败也败的飞快。一会儿是这方中,一会儿是那方占优,你很难知道下一分钟,下一秒钟那个小球会飞到什么地方去?正是因为”其无证“所以才”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所谓繁者道之动,是正是奇,是善是妖,都只是一时之道,权宜之道,不是常道。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尽快扭转局面。同时在你认为是正,是善的形势下,怎么样警惕复化为妖,为奇,怎么样防止再次陷入逆境。

至于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些与孔子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是在提倡一种美德,同时防止它的过分与极端化。

老子提醒方正的人,要注意不割伤旁人;提醒锐气十足的人,注意不刺痛别人;提醒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提醒风光无限的人,别自我炫耀,总之一切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幸福依傍着灾祸,灾祸隐伏在幸福里面。谁知道它的变化有没有终点?福祸没有确定的标准,老子看透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深刻认识到坏事可变成好事,好事也可变成坏事。

对于将尊严的人来说,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折磨更残酷更难以忍受。可是很多成就非凡的大人物,却正是因为受到了无法忍受的轻视与讥讽,从而奋发图强终成大业。

我国古代的“兵仙”韩信就曾不断的遭受打击,可旁人的轻视与打击,无非是帮他预备了一架登天的梯子,使他登上了曾梦想的至高点。千百年来还有无数的人们尊崇与他,就是因为他面对歧视时能做到不自弃。

他少年好学,将所有的钱全用来买书反而经常饿肚子,后来幸得一河边洗衣服的大姐每天救济他。村里的无赖看他不顺眼,让他受到了胯下之辱,这个称号也一直跟随了他一生。但他却从来都没有因此而自卑,反而激励自己定要到达梦想的彼岸。

他起初投奔项羽时只是作为了一个执戟郎,他屡次献计项羽对方均不采纳,反而视这些古人智慧为旁门左道。他心灰意冷之下转投刘邦。可起初也只是个管粮仓的库管。他不愿岁月就这样无情蹉跎,在离开之际被萧何月下寻得,也得以对方的帮助,最终被封为大将*,代理汉*离开汉中,并连克数国,最后在亥下之战成功战胜项羽,帮助刘邦成就帝业,自己也获封为楚王。

能在轻视,嘲笑,讥讽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称颂和尊敬的,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坏事,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想办法斗转星移,变难为易,变坏事为好事。别忘了,只要自己不选择放弃,世间一切事情皆有可能。

单选

读者朋友们,你么在生活中能够忍受旁人的冷嘲热讽吗?

可以不行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