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穷且益坚的穷,真的是贫困之意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www.xftobacco.com/m/

本文系作者看见过你这样好看的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传诵千古的文学名作《滕王阁序》是一篇名言警句累累不绝的骈文,但或许因为骈文在形式、用典上过于考究,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篇许多人能通篇背诵的文字颇多争议,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落霞”究竟是什么,有说“晚霞”的,也有说“飞虫”的,口水官司直打了一千多年也未得分明。但对于其中另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那个“穷且益坚”的“穷”字,许多人的解读却是不假思索的穷,那不就是没钱么?

《滕王阁序》

联系上下文,把这个“穷”解读为“贫困”似乎顺理成章:“穷且益坚”照此可以解读为“越是没钱越要信念坚定”。有传说称,当时王勃因为写了篇《戏斗鸡檄》的玩笑文字,弄得灰头土脸,只好去洪州都督(洪州即南昌,洪州都督相当于南昌卫戍司令)阎伯屿的公宴上打秋风,《滕王阁序》正是公宴上和他人比文博彩之作。很显然,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把“穷且益坚”的“穷”理解为“没钱”,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史实和传说其实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王勃的确写过《戏斗鸡檄》,但他倒霉却不是因为这篇游戏文章,而是因为畏罪擅杀官奴,但抵达南昌时罪名已经赦免。

王勃

王勃路过南昌并非因穷困潦倒到处“化缘”,而是前往交趾(今越南,初唐时北部在中国版图内)探望父亲,由于是前任官员,又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家,因此被邀请参加恰好在他抵达南昌时举行的一次公宴,并有幸瞻仰了重修不久的滕王阁。可以说,此时的王勃*治上有些落魄,一肚子怀才不遇的牢骚,但经济上却并非特别穷困,毕竟他出身簪缨世家,经济上有充分保证,且自长安万里探望父亲,“穷家富路”,身上也绝不至于缺乏钱财,否则以初唐对门第的推崇,他一个年纪轻轻就丢官罢职的过路人,是不太可能被东道主邀请参加一场名流高官云集的公宴的。

西汉交趾刺史部

认定“穷且益坚”的“穷”并非“贫困”之意的最关键证据,来自这个词的原始出处。就连许多工具书都言之凿凿,将“穷且益坚”和“老当益壮”两个成语的“原创版权”归于王勃,这真是天大的误读:这两个成语的出处不是《滕王阁序》而是《后汉书·马援传》,说这番话的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王莽时,马援担任边郡督邮(执法官)时奉命押送犯人去受审,因可怜犯人无辜而擅自将其释放,自己逃亡至北地郡(在今天甘肃省庆阳市一带),被赦免后见世道混乱,不愿为官,就留在当地从事农牧业。

马援像

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说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句名言。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这个时期的马援虽然未曾当官,但因家产雄厚(和本人经营有方,成为西北一带著名的大富翁,“役属数百家”,“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很显然,马援说“穷当益坚”时非但一点不穷,而且“富得流油”,这个“穷”显然绝不可能是“贫困”之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用的“穷且益坚、老当益壮”虽被分拆在出、对两句中,但与《后汉书·马援传》中所载仅有一个字的出入,可以断定,王勃此处是在借用《后汉书·马援传》的典故,以马援的“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自励,身为文豪的他显然是熟悉这段典故的,因此才能在即兴创作中不假思索地一挥而就。

《后汉书》

说来说去,“穷且益坚”(或“穷当益坚”)的“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穷”是个通假字,和窘迫的“窘”意思、读音完全相同,马援说自己“穷当益坚”,是激励自己即便面临*治上被“边缘化”的窘迫境地,也要坚持信念。马援后来成为西北名士,“往来三国”,受到各方重视,再后来更成为光武帝刘秀的儿女亲家和东汉名将,马氏家族和阴、王、郭三姓成为东汉累世传承的著名后戚大族。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的境遇和流落北地时的马援颇为相似—经济上不愁饱暖,却陷入*治生涯的低谷,说是“窘迫”并不为过,他在这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化用了马援的成典,显然含蓄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马援那样最终走出*治低谷,建功立业重新获得仕途上成功的志向。

刘秀剧照

由此可见,《滕王阁序》里的“穷”和《后汉书·马援传》中如出一辙,都是“窘迫”之意。和“窘”通假的“穷”在古汉语中并不算很少见,其中最著名的一例,是《道德经》中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里的“数穷”,意思是“陷入窘困的定数”,对于这一点,《道德经》最著名的注释者、曹魏玄学家王弼写得很简洁清楚“穷者,窘也困也”。由此可见,将“穷且益坚”的“穷”理解为“贫困”,可谓“双重误读”:既会错了意,也读错了音。

参考资料

《后汉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