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复制链接]

1#

解读《道德经》75

大道畅行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

上:上位者,统治者。

食税之多:征税太重。

有为:自我者为了私心私欲的行为。

求生:奉养自身,贵重自身利益。

无以生为:不为自身利益而为。不贵重自身利益。

贤:贤明。

贵生:贵重自身利益。

〈译文〉

百姓贫穷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征税太重,所以贫穷饥饿。百姓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谋私利,所以难以统治。百姓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奉养自身太过,所以不怕死。不贵重自身私利的人,比贵重自身私利的人贤明。

〈解读〉

本章主要是从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统一关系来阐述修心为道的重要意义。

统治者修心为道,以道佐人主,无我无为,“无以生为”则是百姓之福,是贤明之举。

统治者无道,自我有为,私心私欲膨胀,“贵生”则是百姓之祸,是背道而驰。

不明白道的人,不知人生根本,以自我私我小我运作人生。自我膨胀,甚爱厚藏,不知足不知止,争名争利,损人利己,虚荣逞强。所以,不明道的统治者,会是私心发狂,奢靡享乐,荒淫无度。“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百姓,视百姓为鱼肉,巧取豪夺民脂民膏,朝*腐败,严刑峻法,“食税之多”,“其上有为”,“求生之厚”,就会搞得百姓贫穷饥饿、难以统治、生不如死。

明白了道的人,以道莅天下,无我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有道的统治者慈爱,节俭、收敛,为而不争。谦虚,恭敬,处下,不贵重自身私利,以人为本,以百姓心为心。“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如此,统治者“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有道的统治,上下同心,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百姓富足,人民幸福。

“无以生为”,就是不贵重自身利益,“不自生”,不自我,无我。

“贵生”,就是贵重自身利益,自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统治者是众人的代表,如果天下人都修心为道,破除了自我,达到无我,以道莅天下,“无以生为”。则大道畅行,天下太平,国运兴盛,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人民幸福。

自我有为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