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读道德经第二章道的相对性与绝对 [复制链接]

1#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第一个“美”字应为哲学意义上的美,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抽象,“恶”为美的对立面,“斯”在此为连词,意为那么、就,后文“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中的“善”“不善”与之同理。这两句表面意思是指,如果让全天下人都知道美代表着美好、善代表着善良,那么这种所谓的“美”或“善”就会转化成“恶”或“不善”。实际上,老子是想借用这两个生动的论句来形象阐述“道”兼具相对性与绝对性,以警示世人注意其关系,把握好度,须知过犹不及。

由首章可知,道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天然具有两面性,而且千变万化,所以不同情形下道具有不同的表征,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等。这里的有、无仅表示事物存在状态,区别于首章代表万物本源的“有”“无”。道的相对性是指上述各种表征并非孤立、静止存在及一味斗争,而是相互联系,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为此,老子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来循循善诱。

其中,有无相生相克,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物质、能量不会凭空产生和消失,而是遵守质能守恒定律,不过老子在他那个年代能有这一朴素认知已属难能可贵;难易相反相成,关键在于“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长短相形,“形”意为对照、对比,要诀在于选取合适参照,扬长避短;高下相盈,“盈”意为充满、增长,常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寓示此消彼长,盛极而衰;音声相和,“音”泛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声”泛指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音、声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华彩的乐章;前后相互连贯,所谓后来者居上,先声固可夺人,后发亦可制人,智者必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凡此种种,皆充分体现出天地万物无时不受道的主导,无时不在彼此关联、相互制衡,于是整个世界始终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恰恰又构成道的绝对性。相对与绝对彼此包含,相互作用,是道不可割裂的双重属性。道本身所蕴藏的对立统一关系,则作为原动力,推动道及其表征不断演化,生生不息。这一机制被老子形容为“恒”,“恒”即永久、固定。

天道若此,人事岂能例外?故而老子倡导圣人一定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以“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深入浅出地阐述。“作”意为兴起,“始”意为开始,“有”意为占有,“为”意为做、治理,“居”意为占据。该句即指,要让万物自然产生、生长发育,不要越俎代庖去强行干预,也不要掠夺它们以供己用;对万物可以适度治理,但不能唯此为大,不能凭恃治理而为所欲为;成就功业后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将功业据为己有,这样功业才能长久,不会因人而废。

就此而言,老子所倡导的“无为”更准确表述应该是慎为,“不言”即慎言。老子推崇道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内因,是道及其表征演化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人一定要敬畏道,第三方活动即外因要顺应道的内在要求,维持道的自发性,不折腾,不恣意妄为,以免对其造成破坏。正因为道的内因是主因,功业是由主因推动或者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功业当然不能归个人所有,更不会因个人得失而遭废弃,即所谓“时势造英雄”。

秦汉以降,直至清朝覆亡,儒家学说长期居于国家正统与主导地位,但老子“无为”思想仍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各个王朝草创时期,乃至许多有为之君初继位时,“无为”思想往往独占鳌头。两汉、隋、唐、明等大一统王朝建立伊始,慑于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或是为医治长期战乱的巨大创伤,统治者无不兢兢业业,宽减刑罚,精简机构与事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推行“无为而治”,创造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尤其唐初百废待兴,太宗君臣大幅精简机构,使得中央文武官员一度不过余人(《贞观*要》),全国官员仅余人,百姓负担大为减轻,行*效率也得以提高。这些数字可能并未包括胥吏在内,但精简效果仍极为显著。

而当国力昌盛时,统治者难免志得意满,于是弃“无为”而求“有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可惜对于前代*策矫枉过正,一番改弦易辙、多方折腾后,反致海内虚耗,上下怨声载道,即使贵如皇后、太子等,也不免死于非命,几有亡秦之失。幸而武帝晚年幡然悔悟,重拾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才免于亡秦之祸,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开端,但诸如过于集权、过分宠幸外戚、彻底削弱诸侯王等*策,亦埋下了西汉灭亡的祸根。隋炀帝在位10余年即败光“开皇之治”家底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唐玄宗初继位后,以采纳姚崇“十事要说”为标志,前期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缔造了“开元盛世”,后期则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经济、*治、*事、外交等各方面举措失当,致使盛世转为“天宝危机”,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大唐盛世荣光一去不复返。不仅普通百姓遭逢一场浩劫,玄宗本人在晚年时也颇受屈辱,乃至郁郁而终。

古为今用,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老子“无为”思想也具有极强指导意义。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府可以进行调控但要以宏观和间接为主,避免直接干预市场活动。在*治建设上,要转变*府职能,精简*府机构,大力简*放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自我调节作用,由“*府大包大揽”向“小*府大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在文化建设上,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能力与首创精神,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人翁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积极推进基层群众自治,自治范围要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由乡村有序向乡镇、县域扩展,这也能避免*府机构臃肿、官员监督失衡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生态整治过程中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原发表于微博:紫漠烟树,略有增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