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得记的主题一个忠诚仁慈慷慨的人 [复制链接]

1#

《路得记》是《圣经.旧约》的一个短篇故事,有《圣经》学者称之为短篇小说或历史小说。

作为基督教正典的《路得记》之所以被称为文学“故事”或“小说”,主要因为这卷书内容集中,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从故事情节上说,《路得记》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利米勒全家迁往摩押外邦。

开头是故事的序言,揭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士师时代,地点——犹大伯利恒,主人公——女子路得。

故事起因是,犹大伯利恒遭到饥荒,以色列人以利米勒带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到摩押寄居。到了后来,以利米勒及其两个儿子去世,剩下以利米勒的妻子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媳——大儿媳俄珥巴和小儿媳路得。

第二部分是路得故事的开启。

拿俄米听说上帝正赐福于以色列百姓,决定返回故土。临行前,善良的拿俄米劝告儿媳各回娘家,免得跟着自己受苦。

大儿媳俄珥巴只得和婆婆告别,小儿媳路得的态度异常坚决。她表示,自己愿意跟随拿俄米回到伯利恒。

路得这样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

我也在哪里死!

拿俄米只好带着路得返回犹大伯利恒。

路得的人生选择表现了她的忠诚和勇敢:忠诚是遵从以色列人传统,尊重和已故丈夫的感情(有些类似于中国人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勇敢是指丝毫不惧怕未来的无法预知的艰难生活。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延申、发展,叙述了路得和拿俄米回到伯利恒的艰难生活。

路得和拿俄米回到犹大,因家中没有男丁,拿俄米年事已高,路得女子勇敢担起生活的重任——每天到邻舍田里捡拾麦穗。

发展至此,路得故事的另一重要人物出场——以利米勒的族人波阿斯。

波阿斯家有田产,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故事这样描两人的遭遇:路得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的那块田里。

这句话很重要,它意味着:路得女子受到某种神秘的引领和波阿斯相遇。

波阿斯已经得知路得的境遇,心怀仁慈的他专门交代仆人:不要难为路得捡大麦,尽量多留些麦穗给她;路得抽取麦捆中的麦穗也不要阻拦。

这段叙述反映了《旧约》的一个重要主题:有田产的人在收麦时要留下一些麦穗给穷苦的人,尤其要同情孤儿寡母。

第四部分是故事的高潮,讲述了路得女子对波阿斯的情爱试探。

善良的拿俄米关心路得的后半生幸福,她让路得主动亲近波阿斯,以便让波阿斯接纳路得。

波阿斯发现藏在被子里的路得后,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因为他明白拿俄米的良苦用心——为路得寻找一个归宿。

根据以色列世俗,波阿斯首先征求了另一位族人的态度;但那位族人拒绝了波阿斯:他只想赎买以利米勒家的土地,而不愿担责任——娶路得为妻。

波阿斯当着亲族长老的面,当面宣布置买以利米勒家的土地,并且娶路得女子为妻。

波阿斯说:应该让以利米勒的产业留下他的名字,免得以利米勒在本族本乡中湮没。波阿斯的意思是想让以利米勒及其家业继续传承下去。

这段故事展现了富人波阿斯的博大、仁爱胸怀。

第五部分是故事结局,大家皆大欢喜:波阿斯和路得女子结婚,上帝让路得怀孕生子,这个孩子名叫俄备得。

故事交代说: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卫的父。换句话说,路得是大卫的祖母,大卫王的谱系来自路得。这是路得故事的重要意义。

大卫王是以色列民族的精神领袖,他促使以色列部族实现统一,在以色列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君主制国家——王*制度。《路得记》的重要性之一即在于此。

从《旧约》上下文关系上看,《路得记》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前面是《士师记》,后面是《撒母耳记》;《路得记》前后两端的历史皆动荡不安,波澜起伏;路得的故事仿佛是激烈风暴中的一段短暂的宁静。

这个故事优雅、柔情、感人、美丽,充满温馨浪漫气息,既给读者带来巨大感动,也调节了《旧约》的叙事节奏。

有人认为,《路得记》不包含神学主题,是道德伦理学,这是一种片面理解。

首先,这部作品表现了伦理主题,比如路得的忠诚、坚强,波阿斯的仁慈、慷慨。

从道德意义上可以把该故事主题概括为:好人将会有好报——即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

与此同时,这卷作品也包含深奥的神学思想。

《圣经》学者们认为,该故事隐含的另一主题是:上帝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着工作,如上帝始终看守、引导着路得女子一家的生活。正像故事中的关键句一样: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的那块田里。这里用的“恰巧”一语暗示了和上帝的联系。

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行为有时候甚至可以表达上帝的作为,但人的行为的主动性是很有限的,如果没有上帝的祝福或引导,人的行为的主动性往往是无效的。

比如整部《路得记》没有穿插明显的超自然事件或神迹,但经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路得的生活始终处于上帝安排之下。如路得跟随婆婆回到伯利恒;路得嫁给富人波阿斯;路得是大卫的祖辈等等。

《路得记》表现的神学主题在其他《圣经》故事中同样可以看到,比如雅各的小儿子约瑟被卖到埃及;上帝引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雅各族人在西奈旷野流浪四十年;扫罗、大卫统一以色列部族;所罗门王以后南北以色列分裂,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路得记》和《新约》的关系。

《新约》之《马太福音》指出,路得是大卫的祖母;福音紧接着叙述了和耶稣相连的谱系。

这个谱系包含几个重要的女子,如他玛、喇合、路得、玛利亚,这些女子要么是外邦人(路得),要么是未婚母亲(玛利亚)。上帝让她们中的每一个人将血统代代相传,直至公元一世纪耶稣基督的降生。

比如《圣经》学者哈尔斯把《路得记》称为“救世主的历史”;他还认为,路得和玛利亚之间存在相似性,例如她们的共同背景是犹大伯利恒。

在《圣经》学者看来,需要在《新约》的背景下阅读、领会《路得记》的主旨、要义。

总之,《路得记》故事简洁、明晰、优美,其中包含重要的道德伦理——好人有好报。同时,其中也隐含深刻的神学启示——表现上帝的力量和作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