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二章第六节如何理解圣人 [复制链接]

1#

文化·国学·《道德经》元派详解

第六节·如何理解“圣人无为”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实际掌控者就是“道之用”,而且至始至终都以阴阳太极的法则掌控着一切的生灭变化。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个比较复杂。我们还是先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吧,因为这个大家有个共识,就是“不妄为”。

社会就是一个大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有的人私心重、有的人又大公无私、有的人善、有的人又是十恶不赦、有的人老实巴交、有的人又尖又滑……。如果真正的无所作为,那么,人们就会“自由发展”。那些善的、老实的、公心的人如何能够是那些恶的、奸猾的、私心重的人的对手。在这个状态之下,以博弈论的模型推理,社会会自发形成一种良性默契(长期的交往,利益最大化的状态是以信和善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不至于消亡,才能利益最大化。但这个社会默契,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的,所以,这个社会会在宏观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形象,但微观上却是风起云涌,动荡不安。当微观的波动,影响到了宏观层面,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被洗牌,血洗一遍或者几遍,直到新的默契形成。这是一个没有*权的模拟社会,而*权的建立却是必然的。

在资源匮乏的时候,大家或许抱团取暖,推举出领导者。在资源丰富后,因为私心或者其他原因,自发的要去争夺领导地位。有领导者,有良性的社会默契,那么这个领导者依照这个社会默契执行,就会像大树一样,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因为良性的社会默契根植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说白了,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根,*权就是枝叶。

但即便是大家起步一致,也总有人过得更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更何况站在制高点上。如果领导者胸怀天下,知道*权的根脉所在,本本分分的依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行事,那么社会整体必然良好,至少宏观上是不错的。如果领导者自己就不是善类,或者懒得恪尽职守的按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行事,那么根脉就会断绝,大树就会凋敝。这不是一颗树的结束,是一场太极的倾覆,血的倾覆。

这一切都是阴阳的规则,自然而然,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根深蒂固,要根深蒂固,也需要枝繁叶茂去统筹管理。但要使得整个社会都依照良性的社会默契运行,那么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管理了。整个宇宙的生灭变化都归于阴阳规则,是规则主事。所以,管理不是肆意妄为,而是把这良性的社会默契以规则化的形势制定法。“道”以规则生灭万物,人以法度规矩四方。

所以,君子无为,是以维持社会自身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太极之道当中去把“默契”规则化,以法定天下(这就是*老法派的源点,元派学说坚决支持*老法派)。

而作为个人,无为的表现在于“合于道体”,以“无极”同。却又能够效法天地,效法道,不动而动,显化生灭之情造化万物。做个比喻,像是两个维度,入了无极,不动不静,是恒常如一的,而在这个空间中却又不是枯木,是活生生的人(这个比喻有了分别,所以完全按照这个比喻理解就不是“无极”了,不动而动才是关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