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是道德经中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看看 [复制链接]

1#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580445.html

网上有一个段子:某锋做好事不留名,全都写在自己的日记里。这当然是假的,如果他日记中写的全都是自己做过的好事,那就不是某锋了,除非他本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事先就打算出版自己的个人日记,以此来树立自己的人设。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就是典型朱熹“格物派”的门徒,她是一个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平时对待陌上人总是露出慈母版的微笑,待人十分和善,用他儿子的话说,就是别人眼中的“圣母”。

但是一旦回到家,马上就变成一个“悍母”,原形毕露,跟家里人说不了三句话准会吵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母婊”,心里其实并非那么高尚,只是为了在工作中有个好的表现,赢得名和利,就可以完全不走心,“凭着职业习惯”做好事。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比如前几年风行九州的“首善”陈光标,被人做好事是因为自己心甘情愿,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开心。他做好事完全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然后再利用这种善良的形象和口碑来做生意。甚至为了把“首善”的人物设定立起来,不惜诈捐,通过欺骗的形式获取自己的美誉。

就像《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主公孙止,表面上人模狗样,贵为一谷之主,一派之宗师,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其实内心极其阴险龌龊,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再爱的人,转过头就变成了死敌,要置你于死地。

相反,他的女儿公孙鄂则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姑娘,她不管是救谁还是帮谁,都是出于本心,不求回报。这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不把那些事情做了,她就会内心难安,久久耿耿于怀。

孔老夫子就很讨厌那种“八面玲珑”的人,他曾经说“乡愿德之贼也”,意思那些见人说人话,见*说*话,处处见风使舵,游刃有余地做着墙头草的人,是窃取道德的盗贼。

因为其实他们对善良一无所知,正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明德和善意,所以才会行为狷狂,没有底线和原则。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情商很高,让所有人都很舒服;其实是骗了所有人,甚至连自己都骗了,让人误以为那就是真实的自己。而真正的正义就会受到侵蚀和排斥,慢慢的,大家就会“处鲍鱼之肆,久之不闻其臭”,成了温水煮青蛙。

到最后所谓的公正便会不复存在。

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处事圆滑,只要你有他可利用的地方,前期就会毫无原则地投其所好,他的父王完颜洪烈正是用这种手段将他的母亲包惜弱一步步瓦解的。

欧阳锋叔侄、梅超风、穆念慈都被这这种表面上的谦谦君子打动了,结果一个个都被他害得很惨。欧阳克因为觊觎他的女朋友,虽然心存歹意但罪不至死,可是杨康毫不犹豫就将他杀了。

梅超风怎么说也是他的师父,教给他九阴白骨爪,还处处护着他,为了救他可以以身犯险,只身独闯归云庄。但是杨康在发现她与自己为敌时,欧阳克要害死她,并陈以利害之后,杨康马上就默许了。

穆念慈不过是他手中的万物,高兴的时候就千方百计骗过来,但是要想让他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马上就会翻脸,露出狐狸尾巴。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做好事“不走心”,很容易就会变成各种圣母婊和伪君子。本以为自己是在“行圣人之道”,其实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使内心没有恶意,也不过是个糊涂虫,是个烂好人而已,本质上还是与真正的善良背道而驰。

王阳明先生之所以说朱熹“玩物丧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佛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一种行为没有在主人翁的心里留下任何涟漪,他做这些只是外在的机械的模仿,即便是在做好事,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伪君子。

只有知行合一,心里想的和手里做的是一样的,这样的才算是真正的“知道”。

给父母下跪,替爸妈洗脚,一天一个电话嘘寒问暖,如果这些不是因为你首先在心里对老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只是对着什么《新时代二十四孝》占本宣科听话照做,就说明你只是在意给自己搏一个“孝子”的好名声,在乎的不是父母的身体和状况,而是别人一句夸奖而已。

最善于行走的人,应该是列子那种御风而行,来去无踪。失少也应该是段誉那样的,修得“凌波微步”的绝技,脚不沾地,神行千里。善于说话的人,总能牢牢守住中道,保持公正公平,不会有任何的偏私;善于设计闭锁的人,不是那种打一把无坚不摧的玄铁大锁,而是根本不用锁子,但你就是打不开门户,找不到入口。

善于结绳捆绑的人,就像《谍影重重》中的杰森伯恩,三下两除二,不知不觉就打了一个谁也解不开的死结。善于计算的人,一定是心算的高手,而不是运算盘如飞的小会计。

所以在圣人的严重,没有佛家所说的“一阐提”,没有不可救药的人,他们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众生。因为能够看到人和事物的本质,他们的眼中也没有废物,会像传递明灯一样,把本性中的光明传授给每一个人,点亮心中的良知。

做好事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就是佛家所说的着相布施,做了好事总是沉迷于自己的“成就”,我给了你什么,我为你做过什么,你就应该以相当的行为或者好处来回报我,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最怕的就是欠这种人的人情,你不接受他的好意,他会死缠烂打;你接受了他的善意,他就总觉得你欠他的,所以就应该容忍他,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事出突然必有妖,这样的“免费”往往是最贵的。

就像很多影视剧中,*品贩子往往最开始让你吸*都是免费的,等到你上瘾了,就彻底成了任他摆布的玩具。

第二种做善事的人,他也不会要求你回报什么,但是为你做过什么,给过你什么,他总是记在心里,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无私的人。做好事带给他的不是内心的丰富和扩展,而是寻求优越感,刷存在感的手段。

做好事的最高境界是佛经中所说的佛菩萨的境界,境来则应,事过不留。做事的时候完全处于本性中的良知,做过之后马上就忘了,完全不会在意自己做过什么,别人一直记着他们的好,本人却早就忘了。

这就是所谓的“不着相布施”,没有功德之心,反而功德无限无边。就像地藏王菩萨说过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也不欠谁的,可是却为了素昧平生的人甚至是动物野兽,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善意,一切都是为了帮众生解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