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老子》、《易经》、《庄子》、《阴符经》等道家经典,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些经典到底说了些什么道理?道家的思想到底在现实中能不能运用?这是每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
打开网络搜索一下有关《道德经》和《易经》的问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于《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老子的思维是正确的吗?有什么科学证据》、《为什么会看不懂易经》等等这样的问题。
《老子》、《易经》等经典之所以难读,之所以会有这么多问题,之所以还会产生这么多不同的理解,主要是有四个关键的原因。
一,《老子》、《易经》这些书籍,在二千多年的传抄过程中,由于抄写者的误通误抄,造成了不少的错别字,古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往往会让意思面目全非,如果一本书中有二三十个错别字,那就更加难以看懂书中的意思了。
如现在大家所看到《老子》中的“宠辱若惊”、“恬淡为上”,经过郭店战国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的校对,原来在真正的《老子》中,根本就不是“宠”、“恬淡”,而是另有其字、另有其义,“宠辱”原来是指突然降临的耻辱,“恬淡”原来是指兵力又多又锐利。
由于电脑上打不出这些古老的文字,只能请大家参看有关的图片了。
只有把“宠辱若惊”理解为:突然降临的耻辱让人震惊,这样的理解才连贯通顺;只有把“恬淡为上”理解为:崇尚兵力又多又锐利,才能让人看懂整个章句。
在《老子》中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易经》中的错别字就更多了,如剥卦六五爻“贯鱼,食宫人笼”,被误写成“贯鱼,以宫人宠”,大过卦的卦辞“栋隆”,被误写成“栋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对经典的理解。
这也造成了自两汉到近代的二千多年时间中,有这么多的文人学士,都难以通顺地理解整部的《老子》、《易经》,甚至还产生了这么多互相矛盾的解释。
所以,每次逛新华书店,如果看到有新出版的《老子》,总要先翻看一下第十三章和第三十一章,看到有《易经》的话,也要先看看大过卦,只要书上还写着“宠辱若惊”、“恬淡为上”或者“栋桡”的,就说明这些书根本没有跟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进行过校对,连文字都是错的,怎么能正确地理解《老子》、《易经》的意思呢?
二,现在的很多读者网友,都是用现代汉语的知识来理解古老的先秦经典,这也是很多现代人看不懂《老子》、《易经》的一个关键原因。
甚至还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连什么是通假字、假借字、省略字、古今字、异体字都不知道,对训诂学一窍不通,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更是摸不着头脑,尤其可笑的是,还要问出“古墓中出土的这么多《易经》,到底哪一本才是周文王写的”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毫无古代汉语知识的人,要读懂《老子》、《易经》无疑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些人,既没有古代汉语的常识,又不肯认真学习,甚至连查一下《说文解字》或者《康熙字典》也懒得去查,仅凭一点现代汉语的知识,就对《老子》、《易经》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这好比连三角函数都不懂,就来解释什么是微积分。
还有少数人,对于什么书可以称之为经,什么书没资格称为经都弄不明白,还把《连山》、《归藏》也称之为《易经》,于是就说出“《周易》只有一本书,《易经》包括了《周易》、《连山》、《归藏》”这样的话,难怪也就读不懂《老子》、《易经》这样的经典了。
三,纵观古往今来对《老子》的注解注释,还有现在网络上的种种说法,几乎都把《老子》当成了一种方法方式来理解,把老子所说的“不争”、“无为”、“不敢为天下先”当成了一种具体的做法。
对于《易经》,也是用排列图、方位图来找什么规律,甚至有人还说,在这些规律中包含着节气历法。
真不知道他们这些奇怪的说法,是怎么从书中看出来的,他们也不想想,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争”、“无为”、“不敢为天下先”,能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吗?
如果说《易经》中有什么节气历法,那就请他们把推算的过程列一下,可是谁也没能列出这样的推算公式。
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他们从经典中理解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凭空猜测出来的,或者是从别的地方听来看来的。
这就造成了他们读书的模式,是先有了主观成见,再拿主观成见去套书中的文字,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种读书方法,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来看《老子》、《易经》,是肯定会越看越迷糊的。
这样的读书方法,就跟小孩子看电影电视一样,总要先问一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就以好人的眼光看好人,以坏人的眼光看坏人。
小孩子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若不先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心里就会难过,就会不踏实,这些读者也跟小孩子一样,也要先有个主观成见,再去套书中的文字才舒服,让他自己从文字句子中来理解意思,就会感觉到难受、不踏实。
这样的读书方法,就是典型的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是非常糟糕的,曾经有一位网友,一开口就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什么主义的浓缩版”,这就是典型的先瞎猜一个结论,再拿这个结论去套文字。
无论看什么经典,一旦用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去套书中的文字,就是颠倒了原因和结果,恐怕是永远都看不懂经典的意思了。
四,还有一些读者网友,缺乏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既没有这样的习惯,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却始终以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老子》、《易经》,这种读书方法,就真的是南辕北辙了。
对于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对每一篇课文,都会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就是让同学们学会归纳总结的能力,语文老师也会详细讲解像水果、食物、渺茫等抽象的词语,也是在培养大家抽象综合的能力。
但是看到现在网络上的种种评论和回答,真的极少有网友是用了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的,莫非真应了战争年代的那句“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说句难听一点的话,如果真培养不出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就趁早别看《老子》、《易经》了,因为《老子》、《易经》就是要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看得懂。
要知道,《老子》《易经》等经典,是一门很深奥的哲学思想,哲学本身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抽象的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事物,如果把哲学思想当成了具体的事物,那真是缘木求鱼了。
《老子》、《易经》等经典,是比西方哲学还要抽象,是比什么什么主义更加的形而上,是已经探索到宇宙天地之本源的一种思想,这就要求学习《老子》、《易经》的人,必须要有很高的归纳抽象能力,必须要具备高度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看得懂这些经典。
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恰恰是与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相反的,这是造成了历代以来很多的文人学士都无法理解《老子》、《易经》的一个关键原因。
所以,要想真正的看懂《老子》、《易经》、《庄子》、《阴符经》等古老的经典,就必须要买到经过校对之后的版本,对一些关键字必须要查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这样的工具书,自己千万不要先有什么主观成见去套经典中的文字,还要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只有解决了这四个问题,才有可能真正看懂这些经典。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家文化?如何在现实中运用道家的境界功夫?
《易经》的八卦为什么是八个,而不是七个或十个,谁规定的
《易经》《易传》《系辞》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帛书来了解
研究《易经》,是要理解整句卦爻辞的象,而不是单词的卦象